- 生态区柔性治水 让身边河流焕发新活力-渭南文明网

生态区柔性治水 让身边河流焕发新活力

水润三秦 水美三秦 水富三秦

来源:陕西文明网  时间:2017-11-03

浐灞生态区一角

  近日,陕西省委常委、西安市委书记王永康在浐灞生态区第十次调研“河长制”工作并召开座谈会。他指出:“要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牢固树立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观,全力落实‘河长制’各项工作,真正使水生态修复成为民生工程、民心工程、良心道德工程,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浐灞生态区柔性治水,是一举多赢,若干年后效果就会很明显。要实施水质分段监测,厘清责任,坚决打赢治污水攻坚战。”

  干字当头 打造美丽西安的亮丽“名片”

  “终始灞浐,出入泾渭,沣、滈、潦(即涝)、潏,纡余委蛇,经营乎其内。荡荡乎八川分流,相背而异态。”西汉司马相如的《上林赋》,让“长安八水”自此扬名。浐灞生态区因河得名、因河而兴,是全国首个以生态命名的开发区, 区内浐、灞两河穿流而过,滋养千年,河流总长34.2km,岸线长度56km,年平均径流量7亿m3。

  近几年,浐灞生态区始终贯彻“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在保护生态的前提下,坚持绿色发展,努力成为践行“两山理论”的示范者和引领者。

  西安浐灞生态区党工委书记杨六齐要求相关部门提高思想认识,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按照报告中提出的新时代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建设美丽中国的要求,高标准严要求推进“河长制”工作,下硬茬整治区域环境卫生,确保“河长制”及城市环境卫生治理始终走在全市前列。坚持问题导向,立足当前,着眼长远,科学治理,分类施策,突出精细化,追求精益求精,严格落实好“河长制”各项要求,全面加快区域环境卫生整治,为更好地发展经济、推进项目建设、加快招商引资工作提供良好的环境。坚持干字当头,加大资源整合力度,调动一切积极因素,统筹城市综合治理各项工作,加大市政基础设施和配套建设,补齐短板,促进城市化水平快速提升。加强工地管理、河道治理、道路保洁等工作,全面提升河流沿线美好、绿化、亮化,建设美丽的景观廊道和生态屏障。

  对标先进 争当生态文明排头兵

  新时代要有新担当,新使命要有新作为。浐灞生态区坚持“生态立区”发展理念,从解决“河流污染、垃圾围水、沙坑遍布”三大生态灾害入手,实施“截污、围湖、修堤、增绿、碧水、美景”六大生态工程,按照“让河流休养生息,让生态流入城市”的柔性治水理念,提升环境水平,如今灞河治理已成为柔性治水的示范。

  据了解,浐灞生态区健全责任体系,坚持三级响应,形成了完整的工作责任体系。制定四图两表,全面挂图作战,加强四方联动,河长、警长、保洁、渔政联合整治,保证违法行为及时发现有力打击。各级河长累计巡河3.4万次,处置问题7000余件。

  在治水模式上,浐灞生态区推行“对标先进,一河一策”模式,对标杭州钱江新城,借鉴丽水务实做法,邀请世界一流策划机构,深入挖掘运用水文化,预留充足河岸空间,编制两河四岸改造提升计划。坚持“项目带动,工程为先”,在设立2000万治河专项资金基础上,投资1.6亿元,实施广运潭公园等12项综合整治工程和11项滨河景观工程,系统提升治河水平。

  目前,浐灞生态区投入河流治理及配套资金约300亿元,建成截污管网220公里,堤防及沿河景观绿带52公里,生态公园5座,河流湿地面积达到2.3万亩,浐、灞河水质从劣Ⅴ类恢复至地表Ⅳ类,形成了“水清、岸绿、景美”的城中河,打造了浐灞“河流治理1.0版”,提供了内陆半干旱地区河流生态建设示范样本。

  多措并举 系统提升治河水平

  浐灞生态区因治河而立,是全国首个以生态命名的开发区,也是西北地区首个国家级生态区、国家级水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示范区。

  据悉,浐灞生态区动员全社会参与,创新“社会+企业+高校”模式,选聘了59名市民河长,开展河段巡查1900余次,解决问题719项。探索推广“专家河长”、“企业河长”、“一日河长”等形式,全力推动社会力量参与治水。

  同时,生态区强化产业带动,大力发展岸线经济,以浐灞三角洲为核心,打造高星级酒店群,挖掘沿河文件化经济,推广亲水运动经济,以“灞河竞渡”赛艇运动中心为抓手,构筑运动、健康、休闲亲水空间,通过产业与生态协调互动,支撑、反哺河流治理和生态建设。

  党的十九大提出了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推进绿色发展、建设美丽中国的战略部署,“一带一路”“亚欧合作”“丝路会展”,带来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未来三年,浐灞生态区将再投入200亿元,用于河流治理和生态环境建设,推动多规融合,坚持重大项目引进,实现全城景观化、生态化,打造黄金岸线,使自然资本增值。(西安日报 记者 谢瑾)

操作选项

字体大小
宽屏阅读
打印文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