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陕西渭南:秦东大地盛开双拥之花-渭南文明网

陕西渭南:秦东大地盛开双拥之花

来源:渭南文明网  时间:2020-08-07

  渭南是陕西的驻军大市、兵源大市和优抚对象大市,素有拥军优属、拥政爱民的光荣传统。近年来,渭南军地军民大力发扬“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的光荣传统,全面深化新时代双拥工作,呈现出军民共建的动人局面。

  在这片奋进的秦东大地上,渭水悠悠传唱军地共建佳话,华山高耸讲述军民一家的深厚情谊。渭南市连续获得“全国双拥模范城”“省级双拥模范城”荣誉,是渭南人民和驻地官兵携手并进、鱼水情深的最好见证。

  法律维权保障军人军属合法权益

  多年来,华阴市人民法院民事审判庭庭长李新荣和员额法官王颖负责涉军案件调解审理工作。7月31日,谈到多年办理涉军案件的经历时,李新荣认为,首先应进行充分调解,必要时选择开庭,以情以理、依法依规维护军人军属权益。

  2018年5月,王某与身为现役军人的丈夫协商离婚未果,将丈夫诉至华阴市人民法院。当时,两人育有的第二个孩子只有几个月大。见此状况,李新荣多次为两人进行调解。他常说:“孩子还小,女方又在哺乳期。你们之间若没有原则性矛盾,离婚一定要谨慎。”

  此案开庭公开审理后,李新荣还是找机会给双方做工作。经过多次调解,2018年7月,王某在华阴市人民法院撤诉。她认为,必须充分考虑孩子以后的抚养和生活问题,其丈夫也表示今后要用心经营婚姻和家庭。

  王颖说:“生活中的矛盾是逐日积累的,到达一定的量就有可能产生争吵。双方多沟通理解,家庭才会美满幸福。”

  近年来,华阴市人民法院设立涉军维权合议庭,选派政治素质高、业务能力强、熟悉部队工作的法官负责审理涉军案件。渭南市中级人民法院创建从“合阳经验”到“渭南做法”再到“陕西模式”的涉军维权工作方法,为维护国防利益和军人军属合法权益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渭南市落实军地互提需求、互办实事“双清单”制度,为驻渭部队解难事、办实事、做好事。渭南市委、市政府给部队送去慰问品和慰问金,并协调解决部队在交通运输、营房建设、用水用电、军事训练等方面的实际困难。

  军地结合为退役军人解难帮困

  在陕西容厦物流园内的老杏树下,一口古井造型别致、富有特色,井旁的石碑上镌刻着“饮水思源”四个大字。漫步园内,爱国拥军氛围浓厚。陕西容厦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王友民用一生践行“饮水思源”。在奋斗成长过程中,军人和军属是王友民最亲近的人。30余年来,王友民在拥军路上越走越远,并始终坚持拥军事业。

  2018年,火箭军某部自主择业军转干部李智回到地方。了解相关情况后,王友民聘请他到公司负责工程工作。“王友民董事长常在退役军人事务部门了解情况,询问就业意愿。”李智说,“董事长经营有眼光、善于接受新事物、对部队有深厚感情,这些值得我们学习。”

  据了解,陕西容厦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成立以来,累计安置退役军人、军人家属就业数百人。公司目前70%的员工为退役军人,其余还有很多是军人家属。多年来,渭南市退役军人事务部门举办各类退役军人技能培训班、专场招聘会百余场次,数万名退役军人及军属在拥军优属政策的落实中顺利就业、得到实惠。

  “红色引擎”增强脱贫动力

  几年前,渭南市临渭区阎村镇龙泉寺村还是贫困村。经实地调研,驻渭某旅政委段杰辉发现,村党支部功能薄弱是制约龙泉寺村脱贫的症结。为此,该旅深入开展帮支部、帮支书、帮党员“三帮”活动,定期邀请村支部成员到该旅“红一连”参加党日党课;选派优秀党员小分队宣讲红色故事,帮助村民树立脱贫信心。

  “我们与‘红一连’支部一起,从村支部成员自身建设抓起,从党员引领带头入手,挨家挨户上门动员,研究脱贫致富新途径。下一步,我们要持续建强战斗堡垒和党员队伍,真正打通扶贫道路上的‘最后一公里’。”龙泉寺村村支部书记张新国坦言。

  2018年,该旅为村子建成蔬菜产业大棚,激发村民生产劳动积极性,帮助贫困户稳定脱贫,“红色引擎”让脱贫走上快车道。该旅坚持既要“输血”,更要“造血”,协调建成生猪养殖基地、蔬菜产业大棚等硬件设施,研究制定贫困学生资助措施和美丽乡村建设方案,助力龙泉寺村实现脱贫。

  子弟兵爱人民,视驻地如故乡。几年来,驻渭部队坚持援建中小学校、资助贫困学生、对口援建村组,在乡村振兴、脱贫攻坚、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等工作中发挥自身优势、作出积极贡献,展现新时代人民子弟兵拥政爱民的新作为、新风采。

  军爱民,民拥军,军民团结一家亲。在这片红色热土上,在这英雄辈出的山水间,一个又一个感人的军民共建故事、一段又一段暖心的鱼水深情佳话正在书写传唱。(陕西日报 记者 仵永杰 实习生 胡明泽 付一然

操作选项

字体大小
宽屏阅读
打印文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