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两优一先”风采丨熠熠党徽照亮为民初心-渭南文明网

“两优一先”风采丨熠熠党徽照亮为民初心

来源:渭南文明网  时间:2021-07-09

  “作为一名共产党员要始终走在群众前列,具有坚定的理想信念。工作的本质是一种劳动,也是一种光荣的行为。”王刚的笔记本上写着这样一段话。多年来,他让党旗在供电一线高高飘扬,使党支部成为服务群众的战斗堡垒,锻炼青年的大熔炉,党群联系的强纽带。他用实际行动践行着自己的人生信条,以“热心”服务客户,以“诚心”感动客户,以“爱心”帮扶客户,让党徽闪耀着不平凡的光彩。

  同事眼中的“万能人”

  “王哥,这电表改造又没谈下来,还得你来。”“这工程队进度有点慢啊,要催催。”“这片电压有些不稳,要赶快处理。”……在同事眼里,王刚的手机堪比“热线”。

  “老王一天起码要接200通电话,跟我们吃饭,常常饭都凉了,他才有时间吃几口。”在同事崔彬眼里,王刚踏实、肯吃苦,仿佛有三头六臂,再棘手的问题,只要找王刚准能解决。

  2019年3月,我市全面推进居民用电户表改造工作,这项让我市合表居民家庭受益的“心连心工程”由国网渭南供电公司作为主要责任部门,要在2019年底全面完成城区户表改造任务。于是,王刚带领他的团队,一遍又一遍、一趟又一趟穿梭在市政府、小区物业和施工队之间,施加压力、协调矛盾、推进进度,不到一年时间跑遍了城区10万户居民楼,最终在2019年底完成城区10.8万户居民的户表改造任务。

  “原来一个月六七十块钱,现在一个月不到五十块钱,尤其是夏天用电量高峰期要省不少钱。而且交电费也挺方便,手机上就可以交,电表改造直接改到了我们老百姓心坎里。”盛世华府小区住户张雨欣激动地说。

  据了解,电表改造由供电企业全额投资,居民不掏一分钱,户表改造后,由电网企业直接向居民客户收取电费,取消了小区管理中的加价收费,居民用电价格执行我省目录电价和居民阶梯电价政策,居民还可享受电采暖电价、居民峰谷分时电价等政府惠民政策。

  这一年,王刚32岁。乌黑的发丝里已经掺了银色。他告诉记者:“我把它看作党授予我的银色勋章,只要群众满意就值得。”

  群众眼里的“贴心人”

  “叮叮叮……”6月26日20时39分国网渭南供电公司城区供电分公司老李的电话铃声急促地响起。

  “李哥,我家突然跳闸了,你能来一趟吗?”电话来自高新区绿景园小区。自从推行“分片联系制”后,老李就和这个小区紧密地连在了一起。判断好用户的位置,老李心中就有数了,拿着装备立即驱车紧急赶往现场。果然不出所料,由于用电负荷激增,导致用户空开烧毁,一番紧张的抢修后,不到10分钟问题就解决了。

  电力抢修是供电服务的一个重要部分,也反映出服务企业的综合水平,效率提高,用户电力获得感直线上升,这些都得益于王刚创新推行的“分片联系制”。按照党员在区域内编织一张“一人联十人、十人联百户”的村、社区服务网络,使供电服务由“被动”向“主动”、运行机制由“单一”向“协同”,服务资源由“分散”向“统筹”转变,客户满意度、供电服务水平、服务隐患控制能力明显提升,主动、便捷的服务让广大客户得到了实惠,拉近了供电公司与客户的距离,受到客户的普遍赞誉。

  “人民群众需要什么我们就提供什么样的服务。”王刚带领他的团队,围绕服务这条主线,强化服务意识,拓展服务内涵,提高服务标准,规范服务行为,增强服务能力,全面提升服务质效。通过实施客户进一个门、问一个人、办所有事的首问负责制,时时以“热心”服务客户,以“诚心”感动客户,以“爱心”帮扶客户,得到了辖区客户的普遍好评。

  积极深入开展优质服务进企业,急企业之所急。为了缩短报装时间,他积极协调营销室及营销类班组加快推进综合能源服务,为客户降低用电成本。指导客户实施电能替代或节能改造,实现降本增效,为各种企业快速高效地解决了供用电问题。

  由他带领的国家电网陕西电力张思德(阳光秦东)共产党员服务队积极开展“阳光慈善,助弱帮困”活动,建立长期帮扶对象4户,解决市民家中电器隐患、用电难题180余件,参与重大保电76次。积极开展“电亮乡村、送安全进校园、爱心送考、服务空巢老人、留守儿童”等志愿活动20余次,捐助物资及学习用品6万余元……

  这一年,王刚33岁。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解群众之所难,王刚用实际行动践行着一名共产党员的初心和使命。

  家人眼中的“大忙人”

  “好不容易歇下来,接个电话又走了,刚子,忙啊!”家人常常这样感叹。

  “这孩子打小就愿意干活,现在参加工作了,身上担子重,家里的很多事顾不上,刚开始对他也有抱怨,但后来就慢慢体谅了。”王刚的母亲说,“他是共产党员,要作表率,他不冲在前,谁冲在前?”

  “王刚,考虑换个岗位吗?到潼关县城关街道顺丰村担任驻村第一书记怎么样?乡村振兴需要你的助力。”前不久,组织找王刚谈话。

  “领导,我去!”王刚眼神坚定,话语铿锵。

  做这个决定,他没有征求家里的意见,正当他准备向妻子坦白时,妻子的电话打了过来。

  “王刚同志呀,要去驻村了?看来你真打算最后才通知我。”

  “不不不,我……”王刚支支吾吾,不知道该怎么回答。

  “去吧,我就知道你一定会去的,我和爸妈都支持你,到时候好好带动村里发展,没给乡亲们办实事,别回来见我们。”妻子的话给他吃了一颗定心丸。

  这一年,王刚34岁。从此,对家人的亏欠常埋心里,他在顺丰村多了一群要照顾的“亲人”。

  “过去的成绩,源自于党和人民群众对我的鼓励和期望。”如今,王刚将以满腔热血投入到新的战斗中去,“我要认真研究顺丰村经济特点和发展需求,在党的建设、产业带动、招商引资、改善民生等方面多下苦功夫,激活农村各类生产要素潜力,提升农村集体经济实力,坚守初心,不辱使命,为助推乡村振兴贡献自己的力量。”(渭南日报 记者 贾维

操作选项

字体大小
宽屏阅读
打印文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