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潼关县太要镇:文明新风劲吹美丽乡村-渭南文明网

潼关县太要镇:文明新风劲吹美丽乡村

来源:渭南新闻网  时间:2017-01-09

“双美建设”一隅 图片来源:《渭南日报》

  乡村文明建设,不仅是建设美丽家园,更要提升精神内涵,提高人民群众幸福指数。

  近年来,潼关县太要镇在乡村文明创建行动中,不断提升乡村文明硬指标,唱响村容整治、文化惠民、乡风文明建设三部曲,使乡村面貌一新,农民群众精神焕发,文明之风吹进千家万户。

  村民赋诗赞“双美” 整治环境换新颜

  “污水基本靠蒸发,垃圾基本靠风刮。”这是太要镇南歇马村之前环境的真实写照。如今的南歇马村,干净整洁的路面、错落有致的树林花草、富有乡土气息的文化墙以及白墙灰瓦、小桥流水,就像一幅美丽的农家水墨画在眼前徐徐展开。

  64岁的村民刘银锁,亲眼见证了这些翻天覆地的改变。“我在农村生活了几十年,从没有现在这么好的环境。”说话时,刘银锁正在自家小院悠闲地练着书法。村里环境一天比一天好,女儿女婿放弃了在城里买房的打算,拆了旧房,建了现在漂亮的小院,一大家人其乐融融的生活在一块。

秦王寨马趵泉景区 图片来源:《渭南日报》

  这是环境改变带来的好日子,富有诗情的刘银锁有感而发:“水泥铺平幸福路、松柏花草栽两边、仿古长廊文化墙、文明古朴新风范、公共设施很完善、健身器材样样全……”一篇《南歇马新貌》的文章,用平实朴素语言,书写了美丽乡村带来的巨大改变。

  南歇马村,仅是太要镇全力打造新型农村社区一个缩影。近年来,太要镇持续加大投入力度,完善长效管理机制,切实提高农村生活质量,加快就近、就地城市化的步伐。配备双美专职管理人员,保洁员和垃圾运转员,逐步完善保洁日常管理、考核、督察、奖惩一系列规章制度,率先在全县做到保洁常态化;累计投资3000余万元,完成了4个重点村的绿化、亮化、美化工程,有效改善和提升了全镇人居环境。

  随着居住环境的改善,村民们的个人卫生习惯也在潜移默化地发生着改变。“以住乱扔乱倒垃圾的事常有,现在通过环境整治,大家看到村里拾掇得干净,谁家也不愿意落后,屋里屋外打扫得干干净净。”村民杨春玲深有感触地说。

太要镇“县镇村企民”五位一体精准扶贫产业基地 图片来源:《渭南日报》

  加大文化阵地建设 点亮农村多彩生活

  自从乡村文明创建活动开展以来,太要镇以加强基层文化阵地建设为龙头,大力实施文化惠民推进工程,完善文化广场、农家书屋、文化活动室等村级文化场所。同时,整合农村各类资源,广泛开展群众文化活动。

  随着春节的临近,太要镇老虎城村的春晚也正在紧锣密鼓的排练中。为了不耽误排练,66岁的江党蛾午饭也没回家,吃了个冷馍将就。“以前过年,冷冷清清的,没个啥热闹,自2014年成立了村文化活动室,不但有了场地,配备了乐器道具,还有专人组织活动。”这样爱唱秦腔的江党蛾无比开心,今年参加春晚报名的有100多人,大家排练热情非常高,老虎城村这个年一定是热热闹闹的。

  “像这样大型的群众活动,这两年村里经常组织举办。”老虎城村负责群众文艺活动的张艳告诉记者。除了经常性开展群众文化活动,村里的电子阅览室、农家书屋、棋牌室等文化场所都免费向群众开放,让群众的业余生活更加丰富。

太要镇文化政务广场 图片来源:《渭南日报》

  谈起文化活动给村里带来的新气象,张艳有着说不完的话。原先没有这些文化活动的时候,一到农闲,妇女们总是聚在一起东家长、西家短地议论八卦,不时还会引发一些矛盾纠纷。男人们多是一天到晚打牌、打麻将,甚至赌博。“现在这类现象少多了,大家在一起谈论最多的就是致富之道、健康养生等一些正能力的话题。”张艳高兴地说。

  为了让文明创建活动深入人心,一年来,太要镇坚持以活动为载体,举办形式多样化的群众活动,由村到组,由组到户,由户到人,使群众的参与度和文化惠农覆盖面都有大幅提升。2016年,“七一”开展庆“七一”群众文艺汇演,参与群众200余人;8月开展了“太要镇群众广场舞展演”活动;9月参加了“旅游兴县唱响潼关”大型歌咏比赛;10月以“两学一做”为依托开展了“四讲四有”演讲赛,来自全镇各基层支部的20余名选手进行了激烈角逐。随着各项活动频繁开展,干部群众接受教育的同时,提升了文明素质。

  道德新风提素质 “面子”美“里子”更美

  如果说“村容整洁”是乡村的外表,那么“乡风文明”则是乡村的灵魂。

  今年以来,太要镇创新活动载体,塑造社会新风。开展道德讲堂,通过唱歌曲、学模范、诵经典、讲故事、看影片等活动,引导干部群众自觉践行社会公德、家庭美德、职业道德和个人品德,在参与中不断自省自律、慎独慎微、知荣明耻,提高道德自觉和道德水平。先后组织道德教育活动10场(次),参与人数达1000余人(次)。

家训义写活动 图片来源:《渭南日报》

  与此同时,深入开展“讲文明、树新风”活动,以礼仪宣传教育、文明交通和勤俭节约等活动为载体,吸引人们广泛参与,居民群众的文明素质进一步提高。在南歇马村重点开展了“万条家训进万家”活动,制作家训宣传墙500平方米,群众自发制作家训200余条并全部上墙,在村文化活动广场制作“晒家训、比家风”专栏,通过“议家训、立家训、晒家训、比家训”活动,使优秀的家风家训根植于老百姓的心田,“种”进了千家万户,促进了家风、村风的转变。

  以“两学一做”为载体,太要镇树立了车敏亮等5名标杆,号召全镇党员干部学习。先后推荐“陕西好人”“渭南标杆”“渭南市学雷锋标兵”10余人,寺底村亢一明被评为“媒体最关注的‘孝亲敬老’好少年”、唐雪琴被评为“渭南市学雷锋标兵”。镇党委政府先后评选“孝亲敬老”个人10人,道德模范5人。通过身边人的故事,来弘扬传统文化,引领道德风尚,在全镇营造了崇德向善的浓厚氛围。

  除此外,各村(社区)也逐渐了形成了自己的特色文化。老虎城村的红白喜事理事会,南歇马村的晒家训、比家风,秦王寨社区的“重阳节”为老人们举办敬老爱老茶话会……一股股文明新风吹进了农家小院,让“面子”美了,“里子”更美。

  通过文明创建,“脏乱差”的现象越来越少了,“净亮美”的环境越来越多了;吵架闹矛盾的越来越少了,争当文明家庭的越来越多了。眼下的太要镇,美丽乡村和文明新风这对“姊妹花”正精彩绽放。(《渭南日报》)

操作选项

字体大小
宽屏阅读
打印文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