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蒲阳村触摸乡愁-渭南文明网

在蒲阳村触摸乡愁

来源:渭南文明网  时间:2017-01-06

  蒲阳村旧名为“蒲阳寨”,“文化大革命”后更名为蒲阳村,位于蔺店镇东北6公里处,全村185户,总人口800多人,3个村民小组,耕地面积1680亩,主导产业以葡萄、大棚西瓜为主。2015年被区政府及蔺店镇列为临渭区美丽乡村建设示范村。近年来,蒲阳村两委会一班人以当地历史遗迹为依托,挖掘和传承优秀的传统民俗文化,以蒲阳遗址、蒲阳古城民俗博物馆为载体,充分挖掘本园区文化内涵,初步建成了蒲阳文化园。

  村上的政治文化中心广场,植物繁茂,满眼绿色,每间隔几步,就有一处“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的文化专栏,把一方空地与绿色隔开。在南面的杨树林里,是村民活动健身的场地,用粗原木做的秋千、木凳、木荡桥、原始而风雅。东面村部则红墙上嵌着玻璃窗,一字通南北,房后高耸入云的通讯铁塔更是新时代的标志,与木头棒棒形成鲜明的对比。

  记者联系到村支书周文科,他带记者参观了“蒲阳坊”和“蒲阳寨”观看村里的文化建设。蒲阳坊的门头是周文科亲手设计,庄重大气,通过门洞往里,屹立着毛主席像。周文科带记者一行钻进最里面的洞窟,这里简直是中国共产党的党史馆,不知周文科从哪里搜集到那么多红色图片,将中国革命的各个历史阶段全景式展示。在另外一个洞窟,就是村上的“道德银行”和“垃圾银行”,洞里张贴着每家每户的照片和家训,橱柜则存放着村民积德行善的记录,以便传承;垃圾银行则更像是兑换点,村民和村里的孩童用捡拾来的烟头,矿泉水瓶到这里兑换洗衣粉,文具盒,本子,水笔等。

  中间洞里,周文科向记者详细介绍了该村的历史变迁和出土文物,有瓦片,有瓦当,有铭文,有城池的排水设施,件件实物证明历史上这里曾是赫赫蒲阳城。移步换景,记者来到农耕博物馆。这里建有古老的民居,昔日的厦子房种类有单边厦子,对沿厦子两处,房子内陈设着当年生活用具,锅碗瓢盆,土炕土灶。有意思的是织布机子,有高机和腰机两台,来这里的朋友还可以亲自纺线,织上一段布带回家。南边一排棚子下边,有耕地的犁、播种的耧,耙地的各种工具,收割小麦的芟子,当年的四轱辘大车引人注目。

  在一辆木轱辘大车前,周文科说:“这辆车有千年的历史,木头全部用铁包裹,车轴子是一棵硕大枣树切削而成,这辆车保存完好,是当年豪门望族的顶级马车,相当于现在的兰博基尼。”记者看到这辆马车的车轮足有一人多高,堪称当时的路虎和沙漠王子,其做工之精细,令人叹为观止,不得不为古代工匠手艺由衷地佩服。

  在另一处展室,周文科如数家珍,对搜集到的200多副老式木门,200多杆秤,20多张八仙桌一一作了介绍,“这些当年司空见惯物件,随着时代的变迁,时间的流逝,已经变得珍贵和稀缺,我竭尽全力把这老物件集中展示,也算是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留住乡愁的一位践行者。”(渭南日报 记者 李沛华 王军江 文/图 )

上一篇: 渭南街景

下一篇: 少华山风景

操作选项

字体大小
宽屏阅读
打印文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