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幸福华州:美丽家园谱新篇-渭南文明网

幸福华州:美丽家园谱新篇

来源:陕西日报  时间:2018-01-30

  乡愁是什么?是宁静村庄里飘散的袅袅炊烟,是雾霭碧草间滑落的滴滴晨露,是不变的乡音,延续的乡情和焕然一新的故乡院落。

  在华州,一场建设美丽家园的幸福体验,正伴随着新时代里追赶超越的稳健步伐徐徐展开。

  秦东大地上,风景秀丽的少华山下,幸福华州的生动实践,正在谱写着美丽家园的崭新篇章。

  美丽乡村留住美丽乡愁

  第二场大雪飘忽而至,银装素裹的张桥村恍若一座世外桃源,依偎在秦岭脚下,静谧安然。

  覆满白雪的广场上,两三个孩童绕着健身器材追逐着打雪仗;绕广场一周塑起的老腔艺术剪影,像是在给可爱的生命表演、伴奏;身后庄正明亮的大戏台上,他们的笑声悠悠回荡。站在对面的观景亭上向远处眺望,修葺一新的农家屋舍与大红色“皮影”的路灯整齐划一,宽阔平整的马路边上,皑皑一片的草坪平缓起伏,配上近旁那吱吱悠悠的水风车,犹如舒展开了一幅清新、高雅的田园画作。而那石山垒砌的华县大地震遗址,那矗立了700多年历史的张三丰手植石抱柏,以及那刚刚兴建的文化村史馆,又无时无刻不在提醒着人们,这里还有着厚重的历史和文化积淀……

  眼前的这座美丽乡村位于渭南市华州区柳枝镇。你可曾想象得出,过去的这里竟一度被山梁梁隔开,与美丽、现代相差甚远。

  这些改变,全部源自于一场美丽的建设。

  近年来,华州区将美丽乡村建设工作作为重要的民生工程来抓,建成了一大批美丽宜居示范村,其中2个省级美丽宜居示范村,13个市级美丽宜居示范村,形成了区、镇、村、组四级联创的“美丽乡村华州模式”,区域内道路硬化、亮化、绿化,涝池、渠道、河道改造,文化、体育、卫生设施完善同步加强。

  2017年以来,在省市部门的精心指导和大力支持下,在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华州区在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工作方面下足了功夫。在农村污水治理上,他们投资4000万元在瓜坡镇建设了高标准的南区污水处理厂,20个村接入城市或城镇污水处理系统,采取恢复涝池、在涝池前端增加污水处理设备等措施,完善了偏远镇村生活污水治理问题。在农村环境卫生整治上,他们拿出1500万元专项用于农村环境卫生整治,通过垃圾分类、厕所革命等措施,推进全民行动,不留死角,使农村环境卫生长效机制不断细化,巩固了农村环境卫生工作长效机制。

  作为受益村之一,2017年,张桥村在人文、卫生、环境等整体提升的同时,还得到区交通局、水利局等单位投资2000余万元,硬化了全村巷道路和通村公路,基本完成了人文景观基础建设和村史馆、党史馆、涝池、戏台等乡村特色建设。通过镇村共同努力,张桥村还引进了西安写生基地、华州皮影产业园等相关产业,为把张桥村建设成旅游观光为主的美丽乡村打下了坚实基础。

  村主任王强民告诉笔者,每次看到游客们和村史馆等农家乐趣合影留念时,他的心里就升起一阵暖暖的欣慰,“这是给大家留住了儿时的记忆,留住了乡愁。”去年,20多年前入赘张桥村的四川退伍军人唐前勇才愿意从老家转来了自己的户口。年年出外打工的王红军两口子,不再四处奔波,在村口开起小超市。1月份,他已经和村上谈妥,一开年就挂起“张桥烩菜”的牌子,在家门口办个农家乐,在奔小康的同时努力创起村里的食文化品牌……

  农村要发展,乡愁是根基,通过张桥村的幸福建设可见一斑。

  截至目前,华州区美丽乡村建设达到了清洁村全覆盖,并建成44个生态村,43个美丽村,其中,大明镇毛沟村和高塘镇柿村被省住建厅确定为“省级美丽宜居示范村”。区美丽办副主任王冲告诉笔者,2017年,华州区获得“陕西省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先进区”荣誉,“渭南市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先进区”荣誉,并被陕西省人民政府定为“污水治理示范县(区)”。

  核心价值滋润千家万户

  门帘上印着“以勤俭自持以忠恕教子”,中堂上挂着“敬爱的毛主席”像,商品货柜后面的墙壁上展示着“诚信第一”……

  走进大明镇毛沟新型农家社区毛沟商店,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条条家风家训。69岁的户主萧结果介绍说,那是2016年村上根据每家的实际情况,邀请镇上文化馆的书法家们亲笔书写,免费送给村民的。“不能小看了咱这几个小小的字,作用可大着呢。”

  社区会计云玉杰接过话,不假思索、直截了当地告诉笔者:“老汉说的就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毛沟社区位于大明镇政府东3公里处,是天下毛氏发源地之一。民风淳朴的这里,人人会唱革命歌曲,家家张贴有毛泽东画像,艰苦奋斗、无私奉献、勤俭节约、团结协作、崇德向善更是他们内心深处最尊崇的“信仰”。如今,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进程中,毛沟社区整治了村容村貌,建起了村史馆、文化广场、停车场、毛氏祠堂、游客接待中心,在美丽乡村建设的步伐中,进一步传承红色基因,在有史以来的传承中,结合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新风尚,加强了信仰力量的建设,为当地带来无数活力。

  “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滋润下,村里没有懒汉了,也没人打架了,打工的打工,创业的创业,气象一片新。”社区党支部书记罗西京告诉笔者,2017年,以“明礼守信”“和谐毛沟”为导向的毛沟社区,在改善生态环境建设、家风家训建设的基础上,产业发展得到了进一步提高。目前,全社区共有花椒面积1860余亩,年产值1350余万元,年人均收入已达到10000余元。

  毛沟社区的发展,正是华州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缩影。

  近年来,华州区紧抓创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省级示范区的重大机遇,以吴家社区为开路先锋,以干群合力、全民参与、全区融入的精神,持续推动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示范区的建设。

  在城区,他们将“24字”通过粮食字画、皮影戏、剪纸等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通过文化主题公园、公交车站、村镇文化活动室、学校等地一一展出。在农村,他们充分借助群众参与性强的“红白理事会”向大家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被群众亲切地称为“群众搭台,政府唱戏”。同时,又在形式上创新,从最初政府大范围演绎“最美”系列故事,到干部群众自发“树身边典型、学眼前典型”,再到群众自觉推举“最美家庭”“好公婆”的“善行义举”榜,最终催生了覆盖全区的“好人工程”……一次次、一层层,于潜移默化中,传统的美德和现代的新风尚深深地植根于华州37万儿女的心田。

  在为全省探出路子的同时,区域内的先进精神更是走进了千家万户,使这颗新风的种子在华州大地上生根发芽,让群众在其中收获了成长,在成长中不断幸福着。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社会发展各方面,转化为人们的情感认同和行为习惯。”

  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示范区,华州区自是不能懈怠,在前期建设的基础上,持续发力,使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入眼入脑入心,融入到人们追梦、圆梦全过程,内化为人们的精神追求,外化为人们的自觉行动,居民讲文明、知礼仪、循规矩、守秩序的文明素质明显提升,社会风气明显好转,群众的幸福指数随之提高。2017年,华州区全区立案数较前两年下降39%,信访人数连续三年下降10%,公众安全感同比上升1.73%。

  产业支撑建成富民引擎

  积雪一望无际,零下4摄氏度。紧挨着即将竣工的少华湖风景区,华州区下庙镇新下社区扶贫产业示范园里,致富奔小康的热情与日俱增。

  棚内土地翻整,设施到位,只待气温上升,种植到位;棚外,雪地里新栽的“玫瑰树”整齐排布,随时都可售卖。“3公分左右粗的树,一株能卖600多元;4公分的,最少能卖800元……等三年,产值翻10倍之后,我们村的贫困户早都奔小康了。”疾步迈出大棚,孙旭辉指着雪地里整齐的“玫瑰树”滔滔不绝。

  这一席话,在气温骤降的寒冬里,激励、温暖着在此务工的贫困户们。

  据介绍,新下社区扶贫产业示范园按照“党总支+公司+贫困户”的发展经营园区,贫困户可以在技术培训之后进入园区务工,并获得平均每天80元左右的劳动报酬。为了帮助贫困户迅速脱贫,华州区政府为每户贫困户以500元的资金在园区入股,成为股东的贫困户们信心满满。据粗略统计,仅去年一年,该园区为当地群众提供就业岗位达百余个,当地群众平均增收2万余元。已收到一次500元分红的贫困户史钢锁估算,按照目前的收入,明年他的收入能达到3万多元。

  得益于扶贫政策的科学规划,得益于当地政府的支持,如今,在华州,“新下社区式”的扶贫产业示范园早已满地开花。

  2017年,华州区委、区政府始终把脱贫攻坚作为首要政治任务,成立了脱贫攻坚指挥部,围绕着产业精准实施脱贫攻坚政策。全区列入产业扶持贫困户2953户9608人,截至目前,落实园区及项目75个,吸纳贫困劳动力2974人转移就业,通过75个产业园区及项目的落实,坚持“因地制宜,长短结合”,做大做强做优扶贫产业,为58个贫困村每村拨付30万元、每个镇(街道)拨付50万元的产业发展资金,有力助推了贫困群众持续稳定增收。在借助“三变”改革的东风,引导贫困群众通过扶贫资金入股、土地入股方面,全区也已带动2928户10142人达到稳定增收。

  一年来,按照区委区政府的要求,充分发挥各类现代农业园区在产业精准扶贫中的主阵地作用要求,瓜坡镇省级现代农业园区为典型的“合作社+基地+贫困户”模式,以合作社为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每户免费租赁设施大棚一座,统一有偿提供生产种苗等农资,免费提供技术指导,并签订回收协议,按市场价统一回收菜果产品,人均年收入3万余元,实现了逐步脱贫,带动贫困户14户;柳枝镇省级现代农业园区为典型的“公司+基地+农户”模式,企业全年为周边村民提供就业岗位100余个,带动了54户贫困户(劳动力),人均年务工收入1.8万元-2万元;西罗、五龙、宏达、南沙、北拾等9个市级现代农业园区带动贫困户300户;新兴的柳枝镇千亩莲菜产业园,赤水镇薛史村、会东方村、田梯村等1300亩大葱基地,高塘镇柿村种养结合及光伏产业项目等已纷纷落实了产业园区带动产业脱贫。同时,全区已有13个省级、市级园区还在项目、资金、技术和人员上给予大力支持,采用“新型经营者+基地+农户”等模式,做大做强了特色产业,快速促进了贫困户脱贫致富。

  截至目前,华州区通过园区及企业产业帮扶带动达到3585户,涉及人口11142人,同时带动贫困户中有劳动能力的2974人实现就业。(雷磊 任佳)

操作选项

字体大小
宽屏阅读
打印文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