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澄城面花——“面疙瘩”里觅乡愁-渭南文明网

澄城面花——“面疙瘩”里觅乡愁

来源:渭南文明网  时间:2017-01-20

  乡愁是什么?在诗人余光中的眼中,乡愁是邮票,是船票。而对于澄县“老哥”惠相中而言,那藏在记忆深处的乡愁,凝结在一个个色彩艳丽、造型生动的面花中。

  年过五旬的惠相中,自记事时起,与面花有着不解情缘。孩提时代的事,依旧清晰地印在脑海之中。昏黄的光线透过窗口,斑斓地洒在地上,原本懒瘫在案板上的面团,在婆媳的手中似乎被赋予了灵性,一团团不起眼的“面疙瘩”,摇身变成了活灵活现的花鸟鱼虫。笼屉上的热气蒸腾,祖母慈祥的笑容似乎再一次映现……“要说蒸花馍,从我奶奶那辈算起,一直到现在两个女儿也加入,祖辈四代人都做面花。”

  面食,自古以来就是老陕最喜爱的食物。雪白的面粉,被制作成为馒头、面条等各色各样的食物。时光流转,馒头这种在餐桌上常见的食物,在巧手揉捏下,幻化成为一个个造型独特、色彩艳丽的花馍馍,也被称之为“面花”。

  据记载,面花是古代图腾金石礼器演化的产物,迄今为止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起初,面花是用来祭祀神庙、祭奠祖先的礼品。在明代的《宛署杂记》中,曾记录着河南南阳一带农村,每年的农历正月,为了祈祷来年的粮食丰收,便用面粉做成各种面食品,称为“果食”。除了相互赠送之外,还将这些面食品挂在田间、地头,以犒劳天地之神。慢慢地,面花从最初单一的祭品形式发展到现在的四时八节、婚丧嫁娶、生子庆寿的馈赠佳品。

  面花造型可分为花、鸟、虫、鱼、戏剧人物等,每一个造型都与当地的民俗紧密结合,展示出人类生死繁衍,代代相传,体现着劳动人民纯朴意愿,蕴含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祝福和热爱。遇白事,人们穿白戴孝,用的所有东西都是白的,以白示孝,但蒸的花馍却是花花绿绿,色彩鲜艳,实际上是祈祷死者到天堂后生活美好。

  和关中地区其他地方相比而言,澄城面花从造型、颜色上不拘一格,造型和颜色搭配多是制作者自己琢磨、设计的。这些都没有模本,只能靠制作者自己想象、设计、搭配。“和华州区、合阳县的面花比起来,澄城县的面花主要是将颜色入面,色彩浓重并且对比鲜明,很像澄城人粗犷、豪爽、实在的性格,让人有一种红红火火、积极向上的感觉。”惠相中说道。在夫妻二人开的面花店里,造型各异、色彩绚丽的各式面花甚是引人注目。身着绚丽“衣装”的龙凤面花,栩栩如生;一对色泽丰富的老虎,瞪着圆溜溜的大眼睛,甚是可爱……一个新奇多姿的民俗世界展现在眼前。

  在当地,面花贯穿于一年四时八节和人生的每个特殊时刻,送的讲究自然也不少。祝寿的时候,一般都是蒸两个寿桃。孩子满月时,一般亲戚拿一对大馄饨,娘家拿一对花鸡或者“鱼变娃”的大花馍,还有小鸡、小鸟、小老虎等小花馍百十个。过年时,晚辈给长辈拜年,拿一个约三斤灰面做成的包包馍。正月十五,大人给小孩送鹣(jiān)鹣馍。八月十五,家家户户蒸蒸饼,做得像圆圆的月亮,一层一层叠起来,放上五香调料,好看又好吃,在亲朋、邻里之间也相互馈赠。丧葬时,一般亲戚只拿单色奠馍,而死者的娘家、女儿、外甥等要蒸一对直径长50厘米左右的大奠馍,上面插有各种花、鸟、虫、龙、凤、戏剧人物等五颜六色的面花(俗称插花馍),还有一个高30厘米多的立虎或狮子和两个立鸡,共五个大馍。

  面花不同,意义自然也不同。“鱼变娃”是娃娃头和鱼身的奇特结合体,鱼身上贴有各种动物或花草,用五颜六色的颜料染得花花绿绿,多是生殖繁衍的象征;红白喜事多用的大花鸡,表示吉祥如意;鹣鹣是传说中的一种漂亮动物,传说鹣鹣做得漂亮,孩子就长得漂亮,因此鹣鹣馍的眼睛不能太深,也不能太浅,蒸鹣鹣馍中间要包点油拌馍渣、葱花,以示空心,希望孩子长大聪明。2009年,澄城面花被列入第二批陕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

  面花虽小,却是精神与物质的载体,寄寓着人们对故乡的深厚而美好的感情。澄县面花,让越来越多的人记住乡愁,记住心中那最美好的情感。“乔迁新居、儿女订婚、房屋上梁,不管哪一样都少不了送花馍。”对于当地人来说,什么贵重礼物都比不上制作精良的面花来得实在。作为业内人士,惠相中粗略地估算了一下,无论是在街面上开店,还是在自家屋里开作坊,全县境域内大大小小的面花店已有上百家。

  现如今,妻子申红云也是做面花的一把好手,娴熟的手法、利落的动作让人眼花缭乱、大为叹服。一块案板、一把剪刀、一根擀面杖和一双手,成就了绚丽精致的澄城面花。原本简简单单的工具,到了面花能人的手上,似乎被赋予某种魔力一般。死巴巴的面团立即变得鲜活生动起来。一会儿是飞禽,一会儿是走兽……让人忍不住想用手去触一触、摸一摸,看看这些“小精灵”们是真是假、是虚是幻……夫妻二人在县城开了一家面花店,十年的辛苦经营,他们不仅赢得了好口碑,也吸引了十里八乡的乡亲们慕名而来。

  十年间,“面花能手”申红云一边传承老一辈的制作经验,一边刻苦学习虚心研究,让手艺越来越精湛,面花也是越来越精致。“我们主要在工艺上进行创新,主要以龙凤造型为主打,越来越精湛,保存时间也更长。就拿老虎馍和鸡娃馍来说,造型更精致,更具有立体感,青蛙、蝴蝶以及鱼这类的吉祥元素比重略有增加。”

  或是出于对旧时光的惦念,或是对于传统手艺的坚守,两个女儿也掌握了一些制作面花的手艺,与此同时,越来越多的外县人还时不时地慕名前来学习。“去年开始,我店里做花馍的收入是翻了一番,不光本县的人要来学手艺,白水、长安的人也不少。”惠相中说,越来越多的外地人也喜欢过节过事送花馍了,经常有外地人到店里来定花馍,也有不少通过网络预订。去年10月份,一位加拿大小伙一口气在网上预订了10对老虎馍。这让夫妻俩着实有些高兴。“通过这些年的经历,我觉得澄城县面花还是有市场能发展,今年我们打算成立合作社,注册商标,把咱这门好手艺传下去,走出去!”(渭南日报记者 杨晓妍 )

上一篇: 冬至·冬泳

下一篇: 民风民俗

操作选项

字体大小
宽屏阅读
打印文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