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临渭草编助力乡村振兴-渭南文明网

临渭草编助力乡村振兴

来源:渭南文明网  时间:2021-12-07

  11月16日早晨,58岁的康会娃像往常一样,骑着电动三轮车到临渭区巧娘草编专业合作社上班。坐在桌前的她,一边用手将麦秆和玉米皮编织,一边和乡党唠嗑,不一会儿就编出了一个茶杯垫。

  “我的腿不好,这离我家只有五六分钟的路程,既能顾家,还能挣钱,每月能收入2000元左右。”康会娃笑着说道。

  临渭草编是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在打赢脱贫攻坚战中发挥了文化扶贫的重要作用,实现了以非遗技艺脱贫致富,积累了成熟的模式和丰富的经验。在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伟大征程上,临渭草编依然在发力。

  “乡村要振兴,农民要增收,关键靠产业。临渭草编能带动农村剩余劳动力在家挣钱,也有助于家庭和谐。”身为临渭草编省级传承人,临渭区巧娘草编专业合作社理事长陈春苗从2015年起,重振草编技艺,大胆运用产业化思维,实现了文化价值和经济价值双丰收,让草编文化焕发出新的生命力。

  过去,临渭草编为农户在家分散制作,多为自用。在当地政府及文化部门的关心支持下,陈春苗于2016年成立巧娘草编合作社,积极为农村老年人、残疾人、留守妇女、低收入群体培训,让他们尽快掌握一技之长,自力更生、劳动创收。农户按照统一标准制作,交由合作社统一标识、统一经营,提升了临渭草编品质,提高了产品影响力,降低了风险,增加了收益。对于低收入群体,合作社有一项特别优惠的政策,对他们提供的原材料、产成品收购都要高出市场价格的10%来付款;对于个别无启动资金农户预先垫资,以产品回收抵扣预支款,从根本上解决了农户的后顾之忧,直接带动临渭区南部塬区3000余户增收。

  为了让草编融入现代人的生活、跟上时代脉搏,陈春苗在继承传统技艺的基础上不断学习,持续创新研究。如今的草编形成了麦秆、玉米皮两大系列,工艺品、文创用品、居家装饰品三大品类上百个产品,创意十足,实用美观,获得了很好的市场效益。

  临渭草编兴盛的地方处于秦岭北麓,域内草被茂盛,农作物多样,生态环境幽美,有天留山、石鼓山等多处旅游景点。2019年,巧娘草编合作社积极推动临渭草编融合发展,与天留山景区、渭华起义纪念馆形成文化旅游消费一条线,吸引了周边地区游客、各大中院校学生前来参观游学。今年,巧娘草编合作社已接待研学学生1万余人次、游客5000多人次。同时,合作社还带动了花椒、核桃、板栗、蜂蜜等农副特产品的销售,可谓一举多得。

  除了在临渭区培训外,陈春苗和业务骨干还在渭南市的白水、合阳,省内的宝鸡、安康,省外的云南、湖北、广西等地培训草编技艺,并在省内外设点收购,让更多的人群掌握草编技艺,发展草编产业,发挥更大效应,实现共同发展。

  乡村振兴需要综合施策、多向发力,持续打破产业、人才、文化、生态和组织“五个振兴”的堵点和断点,努力实现“三个转变”,即从单一的产业转向产业振兴、从外导型发展转向内生型发展、从以城带乡转向城乡融合。实践证明,临渭草编探索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乡村振兴之路。(渭南日报 记者 白冰涛

操作选项

字体大小
宽屏阅读
打印文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