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守正创新担使命 凝心聚力奏强音-渭南文明网

守正创新担使命 凝心聚力奏强音

——2023年潼关县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综述

来源:渭南文明网  时间:2024-01-17

  思想如炬,引领未来。凝心聚力,击楫中流。

  “以党的创新理论凝聚共识,以主流思想引领方向,以精神文明建设铸魂育人,以文化繁荣发展塑造形象,弘扬时代精神、树立时代新风……”2023年,潼关县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为主线,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履行“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擦亮“叫响岳渎号唱响潼关道”党建品牌,宣传思想文化的力量,如静水深流浸润心田,如吹响激情奋进的号角,将党的声音传播至千家万户,奏响新时代新征程潼关人民奋进强音,与潼关高质量发展同频共振,为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潼关新篇章提供坚强思想保证、强大精神力量、有利文化条件。

  高举旗帜 理论武装入脑入心

  理论是行动的先导,思想是前进的旗帜。

  潼关县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首要政治任务,用党的创新理论凝心铸魂。

  心有所信,方能行远。这一年,潼关县聚焦领导干部“关键少数”和抓住基层党员“绝大多数”,创新方式方法,打造多元宣讲品牌,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往深里走、往实里走、往心里走。潼关县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发挥“头雁效应”,坚持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第一议题”学习制度,集中学习19次,交流研讨34人次,邀请中央党校、新华社等专家学者进行专题辅导培训,筑牢了“关键少数”的思想根基。

  群众在哪里,宣讲就到哪里,着力打通理论宣讲“最后一公里”。

  组建“十二连城”群众宣讲团,采用“讲、说、唱、演、写、画”的方式宣讲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党的大政方针、惠民政策等60余场次,群众愿意听、好理解、记得住、用得上。用好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启动“新农礼仪学堂”等文明实践项目,搭建群众“家门口”“地头上”的理论课堂40余场次,让党的创新理论、文明礼仪、农村实用技术等宣讲活动更“接地气”。组建“金色榜样”宣讲团,以快板、小品、板凳会等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让宣讲更具影响力、传播力、穿透力。依托延安精神研究会,成立“用好传家宝 奋进三个年”宣讲团,宣讲42场,在全县上下凝聚社会共识,汇集奋进的磅礴力量。

潼关县十二连城宣讲团走进秦东镇 通讯员 陶毅博 摄

  从宣讲会场到企业、学校……一场场别开生面的宣讲让党的声音直达群众心间,党的创新理论不断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担当使命 主流阵地更加牢固

  潼关县全面落实《党委(党组)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实施办法》,实施“开展三化建设,树立工作标准”“建强四支队伍,锻造四力标兵”“明确五项目标,抬高质效标杆”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品牌建设年”活动三大行动,进一步夯实了各级党组织意识形态工作责任,打造了最受群众欢迎的理论宣讲“生力军”、排忧解难“主力军”、文明实践的“先锋队”和潼关展示形象的“宣传员”,形成了“红领巾讲解员”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小红帽”志愿服务等可学习、可推广的成功经验,巩固壮大了主流意识形态阵地。强化风险隐患常态化研判分析、动态化日常管理、全员化治理,对全县128家网站、微博、微信公众号、APP等自媒体进行备案管理,加强全县政务新媒体及自媒体动态管理,牢牢掌控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管理权、主动权。“争做中国好网民潼关e起来”获2023年陕西好网民工程品牌项目。

  潼关县坚定媒体融合之路,多平台、多视角展现潼关高质量发展的生动实践。

  主题宣传出新出彩,开设《二十大精神在基层》《学思想、强党性、重实践、建新功》等一批关注度高的宣传栏目,播发新闻3400余条。强化潼关品牌宣传,征集富有潼关特色表述语1200余条,丰富潼关人文内涵。

  精品塑造再添硕果,《天下黄河第一湾旖旎风光在潼关》等50个短视频登陆央视网等平台,《“一馍供天下”,潼关肉夹馍叩开世界之门》《三河奔涌汇磅礴两岸青翠多锦绣》等170余篇(条)稿件登陆央视、新华社、人民网新媒体平台,《刘永生——默默奉献送幸福》在《光明日报》头版头条刊登,微视频《赤脚人生》《传承·振兴》斩获亚洲微电影优秀奖、好作品奖……

2023欧亚主流媒体考察团走进潼关 通讯员 陶毅博 摄

  同频共振凝聚合力,加强与域外主流媒体通联合作,积极参与中宣部“Z世代的2023:以丝路之名”、国际在线组织多国“Z世代”青年共绘古城多彩画卷、2023“一带一路”媒体合作论坛欧亚主流媒体考察团采风、海外华文媒体潼关行等重大对外宣传推介活动,向世界讲好潼关故事、传递潼关好声音。

  培根铸魂 时代风尚更加鲜明

  道德模范引领风尚,文明创建热潮涌动,志愿服务情暖人心……从机关单位到田间地头,文明的力量在金城大地上汇聚、奔涌。

  道德的光芒照亮人心,模范的力量催人奋进。2023年7月6日,一场以“德润潼关道行天下”为主题的潼关县第四届道德模范颁奖典礼在感动中上演,拉开“善”的大幕,感悟“德”的光芒,品悟道德力量。14名来自各行各业的普通人被授予“道德模范”荣誉称号及提名奖,6名2022年度省市道德模范称号获得者受到表彰奖励。潼关县充分发挥先进典型的示范引领作用,组织道德模范深入基层巡讲50余场,将道德的力量传递,推动形成全县上下见贤思齐、崇德向善的生动局面。

  潼关县把“德润潼关道行天下”作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抓手,推动“厚德潼关”建设向纵深发展。1人入选“陕西好人”榜,4人荣获“渭南标杆”荣誉称号,3人评为渭南市“新时代好少年”,刘永生被中宣部和国家卫健委授予2023年“最美医生”称号,在全县掀起了崇尚模范、学习模范和争当模范热潮,彰显了潼关“好人之城”的温度和美誉度,让道德风尚在金城大地蔚然成风。

  文明,是一座城市的幸福底色,也是城市的内在气质。潼关县以“志愿红潼关全城时代感”活动为引领,组建多个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队伍,实施了“同赴潼村同兴乡村”“潼心节日会”等一批群众口碑良好的文明实践项目,累计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1000余场次,受众5万余人次。持续深化“文明单位连连看文明实践心连心”文明建设活动,让潼关更有温度、更富活力。

  传承创新 文化自信更加深厚

  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

  一年来,潼关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文化工作,坚持运用先进文化引领方向、鼓舞士气、凝聚力量,文化名片愈加闪亮。

  深入实施文化传承和文艺精品战略,成立4支古战船、踩高跷、老腔传承队伍,建立“文物身份证”和管理体系,完成善车口古寨门等3座文物保护修缮和博物馆三级国家博物馆申报,交通博物馆入选全国博物馆十大陈列展览精品,馍特酥食品有限公司被评为渭南市第二批非遗工坊,《黄河谣》等非遗节目参加全国演艺博览会展演。开展“擦亮镇村名片文化赋能乡村”“乐起潼关一村一歌”村歌征集等文化活动,《夸父追日》《黄河湾纪事》荣获第十届陕西省艺术节文华优秀表演奖,咏潼关诗词伴随《长安三万里》火爆出圈……重塑潼关文化新形象。开展“墨香润文明口号我来写”等群众性系列惠民文化活动40余场次,持续激发乡村文化活力。桐峪镇荣膺“第三批陕西省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示范乡镇”,潼关县成功入选“全国首批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试点县”。

“大地欢歌 潼心筑梦”活动现场 通讯员 陶毅博 摄

  又踏层峰辟新天,更扬云帆立潮头。2024年是新中国成立75周年,是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一年。潼关县宣传思想战线将肩负更加崇高的责任,踔厉奋发、笃行不怠、久久为功,不断书写无愧于新时代的精彩篇章。(渭南日报 记者 彭斌 通讯员 张毅)

操作选项

字体大小
宽屏阅读
打印文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