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奋力描绘新时代文明建设壮美画卷——渭南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综述-渭南文明网

奋力描绘新时代文明建设壮美画卷——渭南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综述

来源:渭南文明网  时间:2021-12-13

  一座城市美不美,既看市容市貌,也看精神面貌。当这座城市文化繁荣、文明兴盛,一定是它的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协调推进的结果。

  在创建第七届全国文明城市的开局之年,渭南市深入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以创文工作为统揽,全面提升城市品质,不断完善城市管理和服务,让群众在城市生活得更方便、更舒心、更美好、更安全、更健康。

  城市品质大幅提升,城乡面貌焕然一新,大街小巷通透明亮,斑马线前礼让行人,十字路口文明有序,农贸市场干净整洁……如今,走进渭南,这座城市所拥有的文明之美,正透过一个个细节生动呈现,一幅新时代的文明画卷,让人眼前一亮。

  【仁】以“人”为核心 群众获得感更多

  “收入还可以,一天能挣300块钱左右。”临渭区向阳办龙园新村的郭小平和妻子在城区滨河大道边上的便民市场经营水果摊快两年了,他边将石榴摆放整齐边乐呵呵地说。

  城区滨河大道便民市场形成于2020年初。疫情防控期间,临渭区城市管理执法局向阳执法大队一直配合接外地返乡人员,3月份疫情逐渐稳定后,他们发现有不少人因为开工不足等原因返乡。这些人回来后生计问题咋办?滨河大道沿线摆摊的群众不断增加,他们仔细调研后发现其中大多是塬区农户、周边失地农民、因疫情影响没有外出打工的群众及一些贫困群众。

  “既要做好创文工作,也要让群众有养家糊口的收入来源,是不是可以科学设置便民市场?”向阳执法大队大队长丁一把自己的想法给临渭区城市管理执法局主要负责人汇报后,得到他们的大力支持,并要求他在市场设置中一切从群众利益出发,做好服务随时帮经营户解决问题。

  创文是民生工程,更是民心工程。渭南在文明城市创建中,始终把“人”摆在核心位置,创文为民、创文利民、创文惠民,是这座城市的初心与使命。

  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以来,渭南市牢固树立“城市的核心是人”的理念,始终把群众利益摆在首位,解决好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按照“定时、定点、定品种”要求,合理设置临时便民摊点;主城区实现集中供热470万平方米,今年又新增供热面积850万平方米;新建公厕67座,新建停车位3500个;11条“断头路”相继打通,16个内涝点完成治理,修复坑洼、破损道路4.8万平方米;市级图书馆、档案馆、科技馆、青少年宫等场馆年底交付使用,5个城市书房已为市民提供服务,33个核酸检测机构投入使用;9个“口袋公园”陆续建成,“15分钟绿色休闲圈”已经形成,城乡人居环境不断改善,群众幸福指数持续提升。

  【变】下足“绣花功夫” 城市更有品质

  “现在去菜市场买菜,心情舒畅多了。一眼望去,明亮宽敞,干净整洁,品种齐全。”随着站北路标准化农贸市场近年来一次次升级改造,在站南办辖区住了十多年的王晓霞觉得,菜篮子里的东西越来越放心,心里的幸福感不断增强。“渭南越来越好了,我们这条街越来越‘靓’了。”新民路上正在整理自家水果箱的商户李斌告诉记者,“门前四包”让新民街从以前的“脏乱差”变成了现在的“整洁净”。

  渭南市坚持把专项整治和综合治理作为文明城市创建工作的重要手段,精细治理、常态管理。为了稳步改善城市环境面貌,渭南市着重在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下功夫、出重拳、补短板。今年,渭南市出台了城市精细化管理标准和考核办法,按照“分类施策、合理处置”原则,全面启动城市精细化管理三年行动。加大农贸市场整治,落实农贸市场网格化监管责任,确保农残公示、投诉举报等制度完善。持续加大环境卫生整治,中心城区清扫保洁实现全覆盖,机械化清扫率达到85%以上。持续加大流动摊贩专项整治,取缔占道经营3809处,规范店外经营2860处。持续加大“六小”行业全面排查和日常监管,下达整改通知书376份,规范食品经营企业360余家。

  【实】文明实践 走深走实走心

  “感谢组织的关心,作为一名拥有50年党龄的老党员,更要以身作则,积极发挥党员模范带头作用,带头参与乡村振兴工作。”富平县齐村镇桥西村周庆森老人在“怀德生日会”上感叹道。

  为丰富群众文化生活,满足精神文化生活需求,营造文明、健康、和谐的乡村文化氛围,近日,富平县齐村镇桥西村举办了2021年第四季度“怀德生日会”,为村里80周岁以上的40多位老人集体庆祝生日。活动现场,该村村委会为老人送上生日蛋糕,送上党组织的深情问候。市民政局驻桥西村工作队特别邀请了渭南市秦腔剧团,为老人带来了精彩的秦腔表演。

  这只是渭南创新方法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的一个缩影。今年以来,渭南市积极探索文明实践之路,着眼于凝聚民心、引导群众、以文化人、成风化俗,围绕“先行先试、总结经验、推广复制”工作思路,在探索中前行、在实践中发展、在创新中提升,不断总结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的新路径、新方法,经验做法在全省交流学习。富平县“怀德生日会”、华阴市文明实践“大喇叭”、合阳县“五色花”(红色先锋、绿色生活、蓝色守护、橙色寄托、粉色力量)志愿服务项目、白水县“村级史志编撰”、大荔县“殡葬改革”等特色服务品牌深受百姓喜爱。同时,出台《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议事规划》《优秀志愿服务项目扶持奖励办法》等制度,率先在全省制定了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评估标准,为文明实践工作不断走深走实奠定了坚实基础。

  【善】崇德向善 厚植城市文明

  近日,2021年第三季度“渭南标杆”先进典型事迹在渭南日报、渭南新闻网同时发布。“60后”民警陈力,“70后”电商范哲兴、“80后”基层干部薛兴奇、“90后”护士王楠……一个个闪耀的名字汇聚起渭南这座城市的大爱强音,一个个动人事迹刷新着这座“好人之城”的文明高度。他们的真实故事,如春风化雨、润物无声,滋润着人们的心田。他们的言行善举,赓续着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他们的精神力量,传递着正能量,承载着人性最美的底色。

  文明之美,关键要心灵美,要美在心中,美在向上向善的精神面貌里。

  今年以来,渭南市强化德育教育,提升市民文明素质。坚持将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文明城市创建全过程,深入开展“道德模范”“中国好人”“陕西好人”“渭南标杆”等推荐评选及学习宣传活动,广泛开展文明单位、文明村镇、文明校园、文明家庭等创建活动。2021年,1人入选“第八届全国道德模范”候选人,7人荣登“中国好人榜”,12人荣登“陕西好人榜”,8个集体、67名个人被评为“渭南标杆”。

  【合】汇聚志愿力量 绽放文明之花

  走在渭南的大街小巷上,不时会看到一群身穿红色马甲、头戴小红帽的人,他们手拿捡拾工具,穿梭于渭南的主次干道、校园周边、景观河道、公园、公交站点等区域,发现路面和绿化带里有垃圾,立即捡拾。发现问题,查找问题,解决问题,形成了一道行走的文明风景线。

  这道亮丽的风景线,是渭南深入开展文明城市创建的缩影。“周五创建日”活动是渭南市创文工作的一大亮点。自活动开展以来,各级各部门均能按要求定期组织广大志愿者深入包联路段、社区开展环境卫生保洁、公共秩序维护、进店入户宣传等活动,长效常态机制已经建立。特别是市交通运输局、市退役军人事务局、市林业局、市水务局、市应急管理局等单位主要负责同志,多次带头深入包联点位开展志愿服务活动,协调解决存在问题,有力促进了活动的顺利开展。截至目前,涉城四区及市级116个单位近2万余名志愿者参加了“周五创建日”活动。

  同时,文明交通劝导志愿服务活动也是渭南市志愿服务活动的有效载体,今年以来,每天早晚高峰时段,先后有9万余人次的志愿者走上街头,参与到城区29个主要路口的文明交通劝导中,助力全市文明城市创建工作。542名“小喇叭”宣讲志愿者,坚持走巷入户宣传普及文明创建知识,深受群众好评。

  文明城市的创建与守护,离不开每一个市民的参与和行动。渭南市现有注册志愿服务队2683支,志愿者27.5万人。特别在疫情防控中,10余万名志愿者常态化深入一线开展志愿服务活动,为守护人民群众生命健康作出了积极贡献。今年“十四运会”中,6700名社会志愿者全力做好组织筹备工作,保障了“十四运会”的顺利召开。值得一提的是,渭南市有39名志愿者、16个组织、11个项目、7个社区分别被命名为省、市级志愿服务“四个最美(佳)”先进典型。

  文明,是一座城市的内在气质,是城市发展生生不息的力量。

  站在新的起点上,全市上下同心协力,众志成城,一座宜居之城、和谐之城、幸福之城的新时代文明画卷在秦东大地正徐徐展开。(渭南日报 记者 杨欣

操作选项

字体大小
宽屏阅读
打印文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