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用文明擦亮城市靓丽底色-渭南文明网

用文明擦亮城市靓丽底色

——渭南高新区创建文明城市掠影

来源:渭南文明网  时间:2022-11-18

  大街小巷干净整洁,商户市场管理有序,老旧小区焕然一新,志愿活动常态化开展……自全国文明城市创建以来,渭南高新区紧盯22类82个点位,咬定目标、众志成城,全力打造精神文明高地,创建质效、城市“颜值”、幸福指数、文明特质不断提升。

  

  民之所望,创城所向。面对关键“大考”,高新区将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汇聚到创建工作中来,将创建工作作为“城市社会经济指标和城市发展水平的集中体现”来抓,科学谋划入手、强化顶层设计,构建起全域化创建新格局。坚持创建“一把手”工程,突出目标导向,梳理细化任务、问题、措施、责任“四张清单”,健全完善建账、对账、销账“闭环式”工作机制,形成“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环环相扣”的“责任链”。先后督办问题410余件,为高标准推进文明城市创建筑牢根基。

  “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是提升人居环境、营商环境、社会环境的重要抓手,各级部门要以抢先一拍、快走一步的意识,以开局即决战、起步就冲刺的姿态,增强使命感、责任感、紧迫感,互相配合,形成合力,全力推动创建工作深入扎实开展。”渭南高新区主要负责人多次强调了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对高新区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意义。

图为:关爱留守儿童

  文明城市创建中的“脏乱差”现象,既是城市管理工作的痛点、难点和堵点,也是创建文明城市必须整治的“顽疾”。高新区下足“绣花”功夫,以细节体现城市温度,以铁腕提升城市治理精度,建立网格责任区、责任路段,实行延长作业、延长管理、文明执法。因地制宜,疏堵结合、标本兼治,治脏还市容环境以净、治乱还公共场所以齐、治差还市场以序。深入治“脏”,着力治“乱”,重拳治“污”,大力治“堵”,打造出整洁、有序、畅通、和谐的生活环境。

  从点上达标转向全面覆盖,从零修散补到精雕细琢转变,从条块分割向网格管理推进,高新区以打造最美点位为突破,严格参照创建标准,做到点点有人、责任无缝隙、管理无死角。全区城市功能更加完善、市容市貌更加整洁、市民出行更加便捷、城市内循环更加畅通,实现了以外在形象向积淀文明涵养的转变。

图为:对主干道进行集中整治

  完成东风大街西段、朝阳大街绿化提升改造工作及全区绿化提升改造工作,栽植灌木红叶石楠10万株,其他苗木3万株,城市绿化覆盖率达到50%,增强了城市生态的承载力,实现了城市、自然和谐共生。

  施划道路标线30公里,铺设道牙石25公里,修补路面6000余平方米、人行道花砖5000余平方米,新增机动车、非机动车停车位1000余处。区内300万平方米道路实行全天清扫保洁,亮灯率达到100%,机械化清扫率达到95%以上。

  排查空中线缆问题点位150处,社区、小区已整治完成,正逐步向城中村扩展,有效净化城市空间环境,实现城市“无线”美丽。

  36个老旧小区改造完成,一楼道一幅画,一栋楼一主题,一社区一特色,一花园一景观,华丽蜕变的老旧小区成为城市最美的注脚。

  从市民15分钟生活圈的便民市场设置,到拓宽路段优化车道功能布局,从智慧停车场到智慧公交站台、新能源充电桩等项目建设,小至衣食住行,大至管理决策,一个个的“智慧愿景”从理想照进现实,使城市变得更“聪明”,人民生活更便捷。

图为:群众汇演

  民生环境场景的更新,城市气质的提升,成为滋养这座城市新的“源泉”。

  思想凝聚发展共识,精神汇聚前进力量。自创建工作开展以来,高新区积极探索打造新时代文明实践特色品牌,开展了横向全覆盖、纵向全链接的文明实践活动,高标准建成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1个、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所)23个,全区注册志愿者5142名,志愿服务组织49个,实现三级实践机构全域全覆盖。政务大厅、未成年人心理健康辅导站、公共文化设施等点位的全方位打造,有效连接政府、社会等各方资源,形成文明实践多元参与共建格局,也潜移默化地将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了人心,打通了群众参与文明创建和文明实践的渠道,为全区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快速发展提供了源源不断的精神动力。

图为:交警为志愿者进行交通疏导培训

  群众是城市生活的直接参与者,对城市如何创建也最有发言权。下一步,高新区将以“急群众之所急、想群众之所想”工作理念,优先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全面提升创建工作的支持率和参与率。聚力把高新区打造成和谐宜居、崇德向善、群众满意的文明城市。(渭南日报 记者 梁元 王珂

操作选项

字体大小
宽屏阅读
打印文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