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姚妙荣:助力非遗发展 培养更多黄河少儿老腔“代言人”-渭南文明网

姚妙荣:助力非遗发展 培养更多黄河少儿老腔“代言人”

来源:渭南文明网  时间:2023-02-24

  “他大舅他二舅,都是他舅,高桌子低板凳,都是木头……”

  2月15日,走进渭南市潼关县城关北区幼儿园,一间间活动室整洁明亮,不同活动室里摆放着各式手工、绘画、图书等教具,老师讲得绘声绘色,孩子们听得神情专注,站在楼道里,歌声、笑声从四面八方传来。在其中一间活动室内,孩子们手持古琴,伴着黄河老腔的音乐,有板有眼地跟着“亮嗓”。

  “园长妈妈,我们刚才唱得怎么样?”“演唱”结束后,孩子们像一群快乐的小鸟,跳跃着将一旁驻足欣赏的女子围了起来。

图为孩子们围在姚妙荣身边

  “孩子们,你们很棒,要继续加油哦!”女子蹲下来,温柔地回答道,不时用手轻轻抚弄孩子们的小脑袋和眉目清秀的小脸蛋。

  孩子们口中的“园长妈妈”叫姚妙荣,是潼关县城关北区幼儿园的园长,1981年出生的她,从事幼教工作已经23年。姚妙荣始终秉持文化自信,注重创新和改革传统幼儿教育,将传承弘扬非遗文化融入幼儿园教育教学中,以“非遗”育人,滋养幼儿成长,让非遗文化薪火相传。

图为姚妙荣指导幼儿学习老腔

  非遗传承——幼儿教育“邂逅”黄河老腔

  “起源于西汉时期的黄河船工号子,历经千百年的演绎发展,在这里逐渐演变成为一种艺术形式,那就是被誉为‘黄土地上的摇滚乐’——黄河老腔,其艺术根源厚重、质朴;表演形式热烈、奔放;原始唱腔高亢、悲壮。我是土生土长的潼关人,在黄河岸边长大的我,对黄河老腔充满了特殊而深厚的情感。”姚妙荣告诉记者。

  2000年,姚妙荣成为一名幼教教师,凭着出色的工作能力,2012年,姚妙荣进入潼关县中心幼儿园担任副园长。多年来,她一直探索能把地域文化特色和园本课程有机结合、促进幼儿个性发展的教育模式,致力“让每一个童年拥有独特的味道”。此后的十年间,经过数次岗位调整,但她的梦想和追求的目标始终未改变。2016年,姚妙荣调任秦东镇中心幼儿园园长,偶然的一次机会,让她的梦想照进现实。

图为老腔艺人给幼儿教老腔技艺

  “那是2016年的6月6日,我带领孩子们去古渡坊观看节目演出,第一次接触黄河老腔,孩子们就被老腔艺人的表演震撼了,观看表演时就有板有眼地跟着‘亮嗓’,手舞足蹈地模仿起来。老艺人们退场后,孩子们就围着老艺人和道具又看又摸又问,还拿起仿制的砖块,模仿表演中的动作在木凳上敲起来。”姚妙荣回忆道,那一刻,孩子们对老腔的喜爱之深、兴趣之高深深感染了她。“可以让娃娃们学习唱老腔啊!”这个念头在她脑海里一经萌生便挥之不去了。

  此后,姚妙荣开始走访潼关各地表演黄河老腔的老艺人们。“老艺人们大都年事已高,而老腔作为黄河文化孕育出的一朵民间艺术奇葩,濒临断代和失传。”姚妙荣说,“经过多次接触、交流,老艺人们被我们的诚恳打动,表示愿意来幼儿园试一试,以培养幼儿园5岁到6岁农村留守儿童为主,教授孩子们学唱老腔。”

  创新发展——填补空白 老戏发新声

  留住“老乡音”,传承“新文化”,带着强烈的文化自信感,姚妙荣将“非遗”文化带进幼儿园,为孩子们开启了崭新的学习之旅。

  非遗文化走进幼儿园为全县首创,没有经验模式可借鉴,姚妙荣就根据娃娃们的特点,和老腔艺人们一起,将传统唱腔特色与时代特色融合,先后编排了《两饼两汤真真嘹》《我们都是党的娃》《娃娃老腔唱交安》、疫情期间编排了《小口罩、大作用》等曲目。

  尽管幼儿稚嫩的嗓音和老腔特有的宽音大嗓、粗犷苍劲风格差距巨大,但通过老艺人们“手把手”一字一句地悉心传授,加上孩子们的刻苦学习,几个月后,孩子们的表演已经有板有眼、有模有样,“娃娃老腔”开始亮相各大表演舞台和艺术活动。没有服装道具,姚妙荣垫资购买,并自费成立了“潼关非遗传承幼儿艺术团”。

 

图为黄河少儿老腔表演现场

  2016年8月,姚妙荣将非遗文化纳入秦东镇中心幼儿园德育教育体系,以幼儿园五大领域中的艺术领域为抓手,结合潼关地域文化特色,开设了非遗文化传承特色课程,在园内增设“非遗团史室”和“古潼展示厅”,填补了潼关“非遗文化进校园”的“空白”,创造了幼儿教育的“秦东经验”,更为传承了千年的潼关“黄河老腔”注入了新鲜血液。

  “5年前,我是黄河老腔的小学徒,现在已经是一名小师傅啦。我还到北京参加过全国少儿春晚,我觉得特别开心,特别幸福。”说到黄河老腔,今年8岁的秦岭小学一年级学生张祐苒除了自豪,还有更远大的目标。她说:“我的理想是把学到的技艺教给更多的弟弟妹妹,大家一起努力,把我们的非遗文化发扬光大。”

  如今,孩子们先后登上渭南、西安、北京的舞台,成为潼关黄河少儿老腔的小小“代言人”。

  全面推进——实现学前教育高质量发展

  “孩子们通过表演,增强了对生活的热爱和自强、自尊、自立,培养了他们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同时,也让很多从未出过远门的农村娃娃,到大城市开阔眼界、增长了见识。老腔团队中的志豪(化名),是一名留守儿童,孩子沟通能力较差,不爱与人交流。通过学习少儿老腔、上台表演,孩子的性格慢慢变开朗了,开始喜欢与人交流,和小朋友快乐地玩耍。他的爷爷奶奶高兴得乐开了花,见了我就说‘孩子变化真大’。”提起学习老腔带给孩子们的变化,姚妙荣脸上写满了笑容。

  经过多年的探索实践,如今,潼关非遗传承艺术团已经形成了一套独具特色的管理模式。“非遗文化进校园”让孩子们能直观地了解非遗、认识非遗,进一步增加大家保护和传承非遗文化的意识。小演员在性格、礼仪、兴趣爱好等方面也得到了全面培养和提升。

图为2020年,姚妙荣(后排左三)和老腔艺人带领幼儿们去北京参加“共筑中国梦·关爱留守儿童”全国青少年春晚节目录制

图为“共筑中国梦·关爱留守儿童”全国青少年春晚节目录制现场

  “2020年1月11日至13日,我以黄河老腔少儿团团长的身份带着15名小演员‘吼着老腔进北京’,走进‘共筑中国梦·关爱留守儿童’全国青少年春晚现场。带着浓厚乡土滋味的‘两饼两汤真真嘹’赢来了阵阵掌声,孩子们获得了‘最佳表演奖’,我被晚会摄制组评为‘优秀教师指导奖’。合影时,我的泪水情不自禁流了下来。看着孩子们脸上洋溢的笑容,那一刻,所有的付出都是值得的,也更增加了自己对‘非遗文化进校园’的自信与坚持。”姚妙荣告诉记者。

  亮相《焦点访谈》,出演中央政法委、交安委“交通安全万里行”大篷车节目……潼关少儿黄河老腔俨然已经成为潼关传统文化保护、对外交流的一张崭新名片。

  2022年,姚妙荣担任潼关县城关北区幼儿园园长。在原有“秦东经验”的基础之上,从“非遗城北”“味道城北”“书香城北”“山水城北”“文明城北”“开放城北”六个方面打造鲜明的办园特色,开发园本课程,同时,带着对家乡和黄河老腔的挚爱,设立非遗文化传承班,让黄河老腔为孩子们打开传统文化的学习天地。(群众新闻网 记者 穆骋)

操作选项

字体大小
宽屏阅读
打印文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