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陕西启动“三大行动”美丽乡村建设树立陕西样板-渭南文明网

陕西启动“三大行动”美丽乡村建设树立陕西样板

来源:渭南文明网  时间:2017-05-02

  记者从省环保厅获悉,近年来,陕西省启动大气、水、土壤“三大行动”,向污染全面宣战,如今陕西县级以上空气自动监测站全覆盖、渭河水质不断改善,三秦大地绿色版图加快扩大,青山绿水更多再现,蓝天白云越来越多。

  建成143个空气自动监测站 县城以上全覆盖

  位于距西安北客站1.1公里的文景山公园,给北郊市民提供了一个绝佳的休闲游乐场所。谁能想到,6年前建设之初时,这里地形非常复杂,用地上除村民所建民房外没有其他建筑物,大部分地方长满了荒草还堆满建筑垃圾,部分地上布满采砂时遗留的沙坑。既然如此,何不利用建筑垃圾堆山造林?于是,文景山公园成为我省第一个利用建筑垃圾堆山造景的公园。

  这只是陕西省生态提升的一个缩影。记者从省环保厅了解到,5年来,我省把解决突出环境问题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切入点和突破口,统筹治理山水林田湖和大气,实施一系列污染治理和环境保护举措。

  为全面改善关中城市群环境空气质量,省政府2013年出台大气污染防治行动五年计划,并逐年制定年度工作方案;省人大常委会出台《陕西省大气污染防治条例》,这是全国第一部大气污染防治地方性法规;以《铁腕治霾“1+9”行动方案》的出台为标志,雾霾治理成为我省环保工作的“头号工程”。

  截至2016年底,全省共建成空气自动监测站143个并已全部实施第三方公司运维管理,实现了县县都有监测站。这些观测站用于评价城市、县区空气质量,其点位分布也严格按照国家规范进行选址,并适时发布空气质量数据。

  渭河出水断面水质 提前一年完成“国考”

  水是城市灵动的体现,渭河作为陕西人民的母亲河,这些年来对她保护的脚步从未停止。陕西省按照山水林田湖是一个生命共同体的原则,加快推进渭河、汉江、丹江、延河、无定河等重点流域的污染治理……扎实推进渭河流域水污染防治巩固提高方案;加快实施汉江、丹江流域水质保护行动方案;启动延河、无定河水污染治理工作。监测显示,2015年,渭河出水断面稳定保持Ⅳ类水质,提前一年并提高一个水质等级完成国家考核任务。2016年,渭河干流优于Ⅲ类断面比例同比上升4.9个百分点,长江流域38个断面水质稳定保持优良,延河、无定河水质保持稳定。

  在土壤污染治理方面,我省制定《陕西省土壤污染防治工作方案》(陕西“土十条”),建立全省涉重金属污染企业清单,调整优化了排污量统计核算体系。据环保部考核,我省《重金属污染综合防治“十二五”规划》圆满完成并获评良好,在全国14个重金属污染防治重点省份中,我省排名第5位。

  陕南三市28个县实现农村环境整治全覆盖

  在南横线与浐河之间的生态片林,长安区将配合浐河治理,保护现有湿地并改造,建成生态片林面积相当于一个大唐芙蓉园,形成4个公园,打造生态观光加旅游模式,为当地群众及西安市民提供一个集休闲、观光、娱乐为一体的综合性度假场所。

  陕西省始终把生态环保工作放在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中定位、思考和谋划推进,不断推进农村污染治理、总量减排和环保体制改革,生态环境质量进一步提升。

  同时,以农村环境连片整治为突破口,全面促进农村产业结构优化和环境质量改善,在全国农村环境治理和美丽乡村建设中,树立起了陕西样板。“十二五”期间,全省累计投入资金23.06亿元,在90个县区592个乡镇3951个村开展了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受益人口600多万。2016年又投入资金5.35亿元,完成农村环境综合整治项目1734个,涉及67个县、973个村,受益人口148万,陕南三市28个县实现农村环境整治全覆盖。

  立足当前又着眼长远 持之以恒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记者了解到,我省纳入国家“十二五”目标责任书的192个减排项目已经全部完成,二氧化硫、氨氮减排任务提前两年完成国家目标任务,单位GDP排放强度比2010年下降50%以上。其中西安超额完成碳减排任务,5年累计下降超20%,省考评为优秀。

  陕西省既立足当前,着力解决对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制约性强、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又着眼长远,持之以恒全面推进生态文明建设。2014年,年度目标责任考核制度作了重要调整,生态环保指标分值由原来的12分增加到25分;明确规定环境保护工作实行“党政同责”和“一岗双责”,让“环境保护不再是环保部门一家的事”有了制度保障。

  五年来,陕西省通过深化改革,严格实施总量控制制度,加快推进排污许可制度,实现环境监测网络全覆盖,加大环境保护考核权重,完善突发环境事件应急处置体系,建立区域联防联控机制,落实生态补偿制度,积极落实重点区域生态环保要求,编制完成《陕西省生态保护红线划定方案》,环保体制机制不断完善。

  面向未来,陕西省将按照“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五个扎实”要求,全方位推进绿色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转变,充分发挥生态文明建设的基础和保障作用,为陕西追赶超越不断筑牢生态环保屏障。(西安晚报记者 高乐)

操作选项

字体大小
宽屏阅读
打印文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