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无边光景一时新-渭南文明网

无边光景一时新

——白水县雷牙镇以高质量发展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纪实

来源:渭南文明网  时间:2023-12-04

  乡镇作为我国最基层的政权组织和政策落实的“最后一公里”,上连党心、下接民心,在做好乡村振兴这篇大文章中,地位独特,作用巨大。

  近年来,白水县雷牙镇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习近平总书记历次来陕考察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始终坚持把惠民利民作为根本出发点,在“闯”中开辟新路,在“干”中创造新绩,以党建之强、产业之兴、环境之美,打开了乡镇高质量发展新篇章,奏响了乡村振兴协奏曲,绘制了群众幸福生活新图景。

  党建引领 发展“动能”越来越强 

  推进乡村振兴,组织振兴是关键;强化组织振兴,党建引领是基础。近年来,白水县雷牙镇始终坚持党建工作虚功实做、软功硬做,不断创新党员教育方式、党建活动载体、管理监督机制,让党员干部在工作实践中锤炼党性,在服务群众中接受教育,形成了党建引领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新格局”。

  刘家卓村依托“白水县第一个党支部成立地旧址”红色资源优势,通过查阅党史资料、走访革命后代、收集历史遗物、整理党组织发展历程等方式,打造了全县第一个党支部纪念馆。自成立以来,全县累计有170多个党组织3600余人次来此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或主题党日活动,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精神血脉。

  在此基础上,刘家卓村着力打造“堡垒红”“治理蓝”“产业绿”三色党建品牌,加快推进村企党建联合体建设,为乡村振兴注入了强劲动能。主题教育开展以来,村“两委”班子以“支委包片、党员联户”为抓手,深化“岗区队”创建活动,87名党员主动认领便民服务岗位113个、创建责任区6个、组建志愿服务(先锋队)4支,先后开展遍访1800余次,为群众解难题办实事63件(次),多次开展人居环境整治,不断擦亮乡村振兴底色。刘家卓村先后被评为省级美丽乡村宜居村、市级五星级村党组织、市级卫生村等。

  同时,与陕西旭峥贸易有限责任公司等推进村企联建,带动群众发展樱桃、香酥梨、水果西红柿等热销农产品223亩,解决就业岗位45个,开展农业技术培训500余人次,村集体年分红10万元。

  党建引领,不仅强基铸魂,还能聚力聚人。雷牙镇范家卓村,过去曾因为村民外出打工等原因出现了耕地抛荒、闲置等问题,后来,村党支部将闲置土地回收进行经营,大大提升了种地效益,走出了一条土地集约化管理的新路子。“每亩地的保底价是120元到150元,无论赔与赚,这部分钱是必须给村民的。如果当年效益好,还有分红。今年咱种的玉米,每亩地就分了600元。”范家卓村副主任王双成告诉记者,这些地如果包给别人,每亩地承包费仅100元。“现在由村上负责经营,群众代表全程参与,脱贫户进行日常管理,村民每亩地的收益多了几倍,村集体经济每年还有四五万元的收入。”

  如今,党建引领的强劲动力正越来越多地注入雷牙镇大大小小的乡村,一幅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振兴图景正在徐徐展开。

  产业兴旺 农民“奔头”越来越大 

  “没有产业振兴,乡村振兴就是一句空话。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关键所在,发展和培育特色主导产业是乡村振兴的‘金钥匙’。”白水县雷牙镇党委书记梁晓妹告诉记者,雷牙镇始终紧紧扭住特色产业这个“牛鼻子”,将全镇划分为优质苹果核心区、花椒种植提升区、特色产业示范区、三产融合服务区4个分区,因地制宜、因村施策,构建“一村一品”产业布局,做好产业振兴大文章。

  “这个芽苗菜周期短,见效快,最重要的是绿色健康,城里人很喜欢,供不应求。”初冬时节,万物萧条,但雷牙镇刘家卓村芽苗菜温室大棚内却满眼新绿,给人一种生机勃勃的感觉。长方形的种植架和种植盒内,一株株娇嫩纤细的豌豆苗探出了小小的头,大棚的主人小张正小心地侍弄着。

  芽苗菜是由各种谷类、豆类、树木的种子培育而成的可食用“芽菜”,又称“活蔬菜”“如意菜”。芽苗菜富含维生素C、核黄素和膳食纤维,能减少人体内乳酸的积累,消除疲劳。大学毕业后,小张一直在外闯荡,于去年返乡创业,经过多方考察,他将目光锁定在了芽苗菜这一项目上。“它最大的优势是不受季节限制,温室大棚内一年四季都可以培育,而且不愁订单,很多时候一些大订单还不敢接呢。”小张最早通过盒马鲜生等平台接受订单,进行芽苗菜生产,因为产品品质过硬,他的订单便源源不断涌来,冬季每天销量基本都在2000盒左右,临近年关甚至能达到5000盒。看到芽苗菜广阔的前景,刘家卓村集体经济组织积极与他洽谈,将村上几个温室大棚交由其托管经营,雇佣村民进行芽苗菜生产,仅此项就可以为村集体经济增加收入30多万元。

  雷牙镇尧头村,一个曾经“隔沟望得见,进城跑半天”的村子,短短几年时间,就从“脏乱差”逆袭成了“绿富美”,探索出了一条三产融合发展的乡村振兴新路径。尧头村有将近300户1300余人,主导产业是苹果种植和豆制品加工。很长一段时间以来,当地苹果产业属于粗放式发展,豆制品加工也是散点状的家庭作业模式,特色不明显,质效难提高。近年来,尧头村锚定“白水县城后花园”这一战略定位,在生态环境持续改善的前提下,围绕苹果和豆腐两大产业做振兴文章,并催生出休闲旅游、观光体验等新业态。依靠这些产业,如今该村人均年收入已经过万元。同时,村上通过引入“尧头印象”等餐饮公司,还为村级集体经济开拓了新的增收渠道。“光这个‘尧头印象’餐饮公司,每年给集体经济的收入就有六七万元。咱村上不参与经营,全部交给市场运行。”尧头村村支书梁小朋告诉记者,“目前村上还建设了无动力游乐场,目的就是聚集人气,带动咱们村上的产业更兴旺。”

  生态宜居 乡村“颜值”越来越高 

  “茅檐长扫净无苔,花木成畦手自栽。”田园风光,农家小院,自古就是人们向往之所,也是安放乡愁之处。雷牙镇凤凰村村民门前的“一米菜园”,每到夏秋时节就成了乡村的“颜值担当”,吸引了过往游客流连驻足。

  “这里过去都是荒草、杂树,草有一人多高,也没人收拾。今年村上把这一整治,建成小菜园,让咱村民自己管理自己门前的地方,不仅干净了,看着舒心了,而且吃菜省了不少钱。”凤凰村村民孙奇说起“一米菜园”的好处时滔滔不绝。

  对“一米菜园”点赞的还有凤凰村村民孙菊红,她说:“原来门前是块荒地,长满了杂草,现在种满了我喜欢吃的菜,有西红柿、茄子、辣椒。50平方米,不到一分地,一家人都吃不完。多出来的菜,村里还会统一帮忙销售,环境优美了,能吃上新鲜蔬菜,还能增加收入,真是太好了!”

  从今年4月份开始,凤凰村开展“一米菜园”创建工作,每家每户房前只要有1米宽的空地,就能建一个美观又实用的菜园,目前已有几十户门前建起“一米菜园”,成为美丽乡村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在村庄环境整治中,卫生死角的治理是难点。有了这‘一米菜园’,群众主动进行种植、打理,村庄的治理模式也由之前‘村委带着村民干’变成‘村民主动要求干’,治理效果得到了很大提升。”凤凰村村支书庞永红告诉记者。

  美环境,“种”风景,不只是凤凰村。雷牙镇镇长许孝民告诉记者:“生态宜居是乡村振兴的要求,也是实现路径;绿色是乡村振兴的底色,也应该是特色和亮点。”今年以来,雷牙镇政府紧紧围绕打造美丽乡村抓生态宜居的关键举措,广泛宣传、全员参与,有力推动雷牙镇环境面貌再上新台阶。据了解,目前雷牙镇已集中开展人居环境整治21次,累计发动群众参与2600余人次,出动垃圾清运车、推土机等机械300余车次,清理沿路杂草36公里,栽植绿化树木1万余株,安装路灯850盏,以实际行动为美丽白水建设夯实了基础。

  乡村天地阔,振兴正当时。站在新的起点,踏上新的征程,白水县雷牙镇将以更有力的举措,汇聚更强大的力量,探寻善治之策、夯实产业之基、彰显生态之美,书写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乡村振兴新篇章。(渭南日报 记者 魏宝宝)

操作选项

字体大小
宽屏阅读
打印文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