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渭南:“穷帽子”摘了,就不能再戴上-渭南文明网

渭南:“穷帽子”摘了,就不能再戴上

来源:渭南文明网  时间:2021-01-05

  去年12月10日18时许,富平县齐村镇街子村三合组组长赵学礼,又一次来到了“兜底”贫困户吴银芝老人的家里。在详细了解完老人身体状况后,他拿出手机,在一个名为“网格化监测预警(齐村镇街子村)”的微信群里发了一句话:“吴银芝老人身体健康,卫生基本上还整洁。”

  在渭南市,像赵学礼这样的村民小组长共有1.76万名。为了巩固脱贫成果,去年9月,他们被赋予了一个新的身份:防返贫致贫监测信息员。主要职责是在本村民小组内,以家庭为单位,监测因病、因残、因灾、受疫情影响等支出骤增、收入骤减以及“两不愁三保障”存在潜在风险的建档立卡户和非建档立卡易致贫户。村民小组长不仅要实际入户查看情况、上报监测信息,还要协助宣传国家扶贫政策和落实具体帮扶措施。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实现之年,也是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收官之年。为了确保脱贫攻坚质量成色,我们以‘三排查三清零’‘三督一考’‘百日冲刺’等工作为抓手,围绕‘两不愁三保障’,优化政策供给,创新工作机制,解决突出问题,加快补齐短板,努力向全市人民交出一份满意的答卷。”去年12月28日,渭南市扶贫办主任惠建军说。

  截至目前,渭南市去年剩余的2.89万贫困人口已完成退出工作,贫困人口“两不愁三保障”和安全饮水已全面达标;5个贫困县全部摘帽,501个贫困村全部脱贫退出;所有建档立卡贫困户医疗保障实现全覆盖;全市123个镇(办)1915个建制村,已全部通沥青(水泥)路,通畅率达到100%;所有贫困村都通了动力电和宽带网络;农村人居环境得到改善。

  在此基础上,为了巩固提升脱贫攻坚成果,渭南市立足实际,大胆探索,决定建立“村民小组长报告、村研判、镇会审、县审定、部门精准施策、镇村落实”的网格化闭环式动态监测预警和帮扶机制。

  “村民小组长长期在村组生活,对本组的人口增减、农业生产、劳动力就业、家庭收入、人际交往等情况最为熟悉,让他们担任防返贫致贫监测信息员再合适不过了。”惠建军告诉记者,村“两委”在接到小组长信息报告后,会及时进行走访摸排、核实情况、汇总上报。

  在自下而上及时反馈返贫致贫风险情况的同时,渭南市还依托各行业部门自上而下的信息管理系统,实时监测风险隐患,包括人口死亡、发生大病和残疾等造成家庭收入骤减,新纳入低保、五保,新发生临时救助等情况。各部门发现异常数据信息后,及时筛查比对并推送同级扶贫部门交办核查。渭南市扶贫办还与各行业部门建立了联席会商机制,每半个月交换共享一次数据信息,进行常态化比对,并对一些重要问题及时沟通研究,核实督导。目前,渭南市扶贫办已与12个市级部门数据比对总量137万余条,发现疑似线索4.2万余条。

  “我们将监测对象致贫返贫风险隐患类型,细分为收入型风险、保障型风险和发展型风险三大类29种。之后,按照分类施策、精准到户的原则,根据监测对象的具体情况,落实一种或多种帮扶措施。对有劳动能力且具备产业、就业条件的,通过产业、就业措施进行扶持,促进其稳定增收;对无劳动能力的,落实低保、医疗救助、养老保险等综合保障措施;对因病、因残、因灾导致有返贫致贫风险的,开展医疗救助、残疾救助、灾害救助等临时救助。目的只有一个,确保已经摘掉的‘穷帽子’不会再重新戴上!”惠建军说。

  据统计,去年以来,渭南市通过监测预警网络,已及时发现并确定了脱贫监测户749户2656人,边缘户589户2014人,这些监测对象都得到了及时有效的帮扶救助。(陕西日报 记者 姚志伟

操作选项

字体大小
宽屏阅读
打印文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