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渭南市第一医院:筑一堡垒 守一域人 护一座城-渭南文明网

渭南市第一医院:筑一堡垒 守一域人 护一座城

来源:渭南文明网  时间:2020-03-02

  

  总有一种精神让我们泪流满面,总有一种力量让我们奋勇前行。

  这里是医院,也是战场。疫情当前,他们冲在最前线,白衣就是“战袍”。面对高风险,他们义无反顾,用柔弱的身躯负重前行,只因身为医者的职责在耳边回响。这些行走在刀尖上的英雄,是新时代最可敬、最可爱的人,每一个人都值得我们铭记。

  连日来,渭南日报记者深入渭南市第一医院探访,记录下这些忙碌的身影、匆匆的脚步、温暖人心的故事、守望生命的决心。让我们向逆行勇士致敬!

  防控就是责任

  请战!他们争做防疫“排头兵”

  “职责所在,我不上阵谁上阵!”“我的急重症救治经验丰富,请让我继续坚守。”“算我一个!家人无条件支持我,可以随时投入工作。”……渭南市第一医院负责人冯晓峰被微信群里列队的一张张请战书、一枚枚红手印深深感动着,“他们或为人子女、为人父母、为人夫、为人妻,身份各有不同,但目标只有一个——把病毒挡在身前,把群众护在身后。”

  这段时间,他的工作量是平时的几倍:组织专家会诊、给医护人员打气、多方筹措医疗物资……“我们有统有分,联合作战。”冯晓峰介绍说,作为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临渭区定点救治医院之一,该院迅速成立了疫情防控工作专班,领导干部靠前指挥,抽调业务骨干组建医疗队,建立防控体系和救治体系,进一步落细落实工作,“每个医疗队接管的病区,管理病人各自负责。同时,又统一在医院的协调调度下,把疫情排查、阻断隔离、医疗救治等各项工作落实落细,力争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报告、早隔离、早转诊。现在顺畅多了,已经进入常态化、规范化和精细化的状态。”

  “一个党员就是一面旗帜,一个支部就是一座堡垒。”院党总支部书记何师民表示,各个医疗分队均成立了临时党支部,“把党员的力量凝聚起来,把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发挥出来,无疑是打赢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的关键所在。”

  “我们在第一时间加强预检分诊和发热门诊的人力资源,抽调13名医师15名护士组成3个梯队,设置了三区两通道……”正在巡查的副院长何万谋说。这些天来,医院门诊工作人员每天24小时连轴转,为的是竭尽全力守好预检分诊、疑似病例初筛关口。

  “我有抗击非典的工作经验,能给队员们做主心骨,我要到隔离点去跟他们一起工作。”一个月来,门诊办护士长张梅珠瞒着家人,主动担负起隔离病区护士长的职责。每天她都会提前到岗,与同事互相监督,把防护装备穿戴严密。“大家都很努力,非常有责任心,我每天都被感动着。”她的声音有些嘶哑。

  程凤是医院十四楼护理单元的一名护士。得知医院成立了预检发热门诊后,新婚不久的她毅然提前结束假期,放弃了筹备许久的蜜月,主动请缨去这个繁忙沉重且充满风险的岗位。一个月来,她与同事细心专注于每一个疑似患者的抽血化验、体温测量等工作。轮值班下来,脸上全是被口罩勒出的道道印痕,脱下防护服早已浑身湿透。

  陈艳丽工作已经整整15年了,有着丰富的重症监护经验。在此次医院发出支援武汉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招募令时,她踊跃报名,将10岁的孩子送回老家。直到出征,孩子仍不知道她要赶赴疫情最严峻的地方,“这个名额来之不易,我一定好好珍惜。”

  院感科干事张玉,被紧急抽调到临渭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参与流调工作。身体极度不适的时候,她也难免排斥这琐碎繁冗的工作,但始终不愿请假,“不是我不怕苦不怕累,只是我知道,不管怎样这个活总得有人干……”

  肾病内分泌科护士侯彤主动将原定于2月22日的婚期推迟,前往隔离治疗中心驻守,成了“落跑新娘”。当南师隔离点撤离后,她又承担起临渭区筛查检测采样工作。在采样过程中,由于长时间穿戴防护服、防护面罩等等,经常忙得气喘吁吁,一天下来浑身酸痛。消毒药品熏得眼泪直流却不能擦,饿了不能吃,渴了不能喝,想上厕所不能去,只因防护物资来之不易,穿脱一次成本太高……

  “作为医务工作者,在疫情面前,我们没有理由退却半步,必须坚守在最前沿。”冯晓峰说,“我们会尽最大努力确保患者得到救治、医务人员不感染、院内不发生感染。打赢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我们有信心,有底气。”

  战“疫”中的小事真情:

  “她是榜样,更是力量”

  “屈冬菊同志,您辛苦了,再忙也要记得吃饭!”一句来自儿子的提醒,让护理部主任屈冬菊湿了眼眶。20多天,她和儿子没有碰头吃过一次饭见过一次面。就连儿子这次赶往上海上班,都没来得及去送别。她匆匆回复说:“我很好,勿念,一路平安!”随即,又投入到工作中。

  “我有32年的一线护理工作经历,参加过抗击非典,请优先考虑我。”就这样,屈冬菊身先士卒冲在了最危险的隔离病区阵地上,成了大家的“领头雁”。规划病区布局、规范流程、调整人员、岗位培训、协调物资……作为医院抗击疫情的专家组成员和护理部负责人,屈冬菊几乎每天都是连轴转,“疫情当前,护理工作更容不得半点闪失。这个时候,我肯定要陪在他们身边。”

  “屈老师很细心,收集了牛奶盒提手,给我们卡在口罩绳的两侧,耳朵不再勒了。”“屈老师很暖心,在防护物资紧缺时,把透明文件袋加工成大家的防护面屏。”“屈老师总是不放心,每天都会一遍遍地嘱咐我们防护注意事项。”“屈姐很拼,最危险的活必先亲力亲为……”护士们说:“她是榜样,更是力量!”

  使命就是担当

  坚守!他们化身防疫“特种兵”

  生命为号,疫情为令。

  仅仅30个小时,良田隔离点改建成了!同样30个小时,故市隔离收治中心一切准备就绪!紧接着,南师留置观察点顺利设立!

  这3个在院外部署的点,是疫情防控的重要拦截线,可谓“一线”中的“一线”,但其前期筹备工作并不顺利。“布控全区第一个隔离点时,正好是大年初一,商店歇业、工人放假、快递停运,而最关键的一系列防控设施无法到位,比如没有三区划分的隔档,水龙头为手摸式达不到防控要求……”副院长李洁一方面多方筹措“战区”防控物资,另一方面带领队员们创意DIY,用一个个纸箱、一根根木棍,制作出简易床头柜、文件柜。“疫情当前,身为医护工作者,不能前往武汉前线,家乡的安全防护我一定要竭尽全力。事实证明,特殊时期的特殊措施,没有任何困难能难倒我们。”李洁有些哽咽,“这里的医护人员既要负责对疑似患者及密切接触者的救治工作,又要做心理疏导,还要负责病房内的卫生清洁、消毒杀菌。我们的团队,个个都是好样的!”

  “所有患者的吃喝拉撒全在病房里,所以大家每天都特别忙,不仅要查房、会诊、配送药,还要接开水、倒污水、送餐、收饭盒、处理粪便……”有着20年工龄、15年党龄的李勇平是院呼吸与危重病医学科、老年病科科室副主任,也是派驻故市隔离收治中心的医疗队队长,“真的是看在眼里,疼在心里。”他告诉记者,为了防止医护人员交叉感染,医院对防控工作做了严格要求,缓冲区、潜在污染区、污染区都严格进行隔离。诉记者,他们每天四班倒,每班工作时间为6个小时,由于防护服密不透风,且穿戴较为复杂,加上防护物资紧张,一旦脱下就不能再使用,所以会至少在上岗前两个小时内禁食、禁饮。此外,厚重的防护装备还会影响他们的视线,对患者进行穿刺的难度明显加大。

  “这些病人的情绪容易不稳定,这个时候,我们通常要‘双管齐下’,既要做好医疗救治,又要与他们进行心理沟通。”李勇平告诉记者,“我们医患之间还加了微信好友,并保持电话24小时畅通,随时接受问诊。”近一个月以来,他吃住都在隔离收治中心。很多时候晚上11点好不容易躺下了,12点就又被叫起来,一直忙到凌晨两三点,有时甚至是五六点。“我爱人也是院里的一名医生,她特别理解我,让我安心战斗。”李勇平仔细地做完手部消毒,端着饭盒说,“虽然很累很辛苦,但看到一个个患者出院,我觉得很值得!”

  “坚持,再坚持,再加把劲儿!”护士长郭卫丽说,疫情期间,同事们经常互相加油鼓劲,有一种家的温暖,“压力很大,但不能被疫情打败,有信心去打好这场战役!”每天忙完白天的工作,夜间她还要与夜班护士对接,看看隔离病区检查有无疏漏,以便第二天进行改进完善。

  虽然工作压力大、工作强度高,但医护人员丝毫不敢马虎。2月22日,隔离收治中心刚出院了6位病人,随即接到通知,有另外6位病人当晚要转入。护士杨雪红便全副武装忙着准备为病房进行终末消毒:垫子竖起来,病人用过的被褥挂起来,再用消毒液熏蒸1小时,通风30分钟;从上到下、从里到外,墙面、地面的每个角落都要用消毒液喷洒一遍;所有物品都要擦拭一遍……由于工作量较大,护士何娜二话不说,帮姐妹背起消毒桶。但最终还是被24岁的男护士陈智康抢了过去,那双被消毒液侵蚀得斑痕累累的手格外刺眼:“你们女娃娃背着太吃力,让我去!”

  在这个非常时期,让人望而生畏的地方,他们却从未有过一句怨言,“这是我们的责任,也是我们的义务。”目前,良田隔离点和南师留置观察点已顺利撤离;故市隔离收治中心的患者每天的病情都在改善。

  战“疫”中的小事真情:

  “我干了这辈子从没干过的活”

  “头发要扎起来,口罩要戴好。”“你需要什么东西,我随时给你送过去。”“什么时候可以回家,我们想你。”在微信留言中,贾小娜的家人频频叮嘱……

  “其实,我家就在附近。但进入隔离区域,担心把病毒无意中带给家人,就一直没敢回家。”24岁的贾小娜偷偷抹了抹眼泪,“在这里,我不只要做护士,还要身兼数职,有时当心理咨询师,有时又变身为保洁员,处理他们的排泄物,确实干了这辈子从没干过的活。”今年春节,她两次请战,在良田隔离点和故市隔离收治中心连续工作已经1个多月,经常忙得连吃饭的时间都紧张。

  “我挺好的,就是有点腰酸腿疼,不用担心!你们也要照顾好自己。”贾小娜犹豫了一下,将未发送的微信内容改为:“我挺好的,放心!你们也要照顾好自己。”

  保障就是力量

  后盾!他们乐当防疫“勤务兵”

  在救治过程中,保证医护人员不被感染,确保他们的安全至关重要。戴口罩、洗手,再到穿脱防护服……经过严格的岗前培训,护士王丽娜穿上那身熟悉的“战袍”,就变得不紧张了。“练了很多次,就是要保证在保护好自己的同时,去救治更多的病人。”看着镜子前的自己,她暗自打气:病毒不可怕,一起战胜它!

  启动疫情应急响应后,院感科立即按照中、省、市、区各级各类规范、指南、文件通知要求,制定了试行版制度、流程、预案等。疫情防控过程中,依据发现的问题和诊疗方案版本的不断更新,结合医院实际,及时修改增补预案、流程、路线等内容,涵盖了个人防护、消毒、工作流程、管理要求等方面。截至目前,共制定流程预案等制度101项,其中部分流程已更新至第五版,使医务人员在工作过程中有章可循,有据可依。

  这只是市第一医院在疫情防控期间强化保障的一个缩影。

  “只有认真做好每个细节,才能更好地保护自己、保护他人。”一系列务实有效,使后勤保障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举措既有笨办法苦办法,又下足绣花功夫,但彰显的都是与病魔较量的宽度和严度。

  ——院感防控保障。对全院医务人员进行新冠肺炎的感染防控知识培训,对预检分诊、发热门诊、隔离病区、院前急救工作人员反复培训防护用品穿脱方法、工作流程、各个场所及物品的消毒方法,改造隔离病区布局,制定工作流程、完善措施、检查防控措施执行情况、开展防控知识培训。

  ——医疗救治专用车辆保障。分组进行24小时轮流值班,保持车况良好,以保证快速出车。一旦发生疫情,做出快速反应,携带必要的医疗器械、药品及防护用具等及时赶赴现场,有效开展医疗救治,并做好医护人员的防护工作。

  ——一线人员供给保障。药剂科、试剂耗材科要保障应急预防药物、抗病毒治疗和对症治疗药品、消杀药械、检测试剂等物品,对药品采取专门贮备、专人管理、专病供应。根据临床需求,购置防护服、防护口罩、防护眼镜、一次性乳胶手套或橡胶手套、鞋套、长筒胶鞋、医用工作服、工作帽、消毒垫、污物桶、消毒桶等防护材料。对防护材料建立专门仓库,实施专项供应,落实专人管理。

  经过医护团队的不懈努力,他们已取得阶段性胜利,医护人员目前无一例感染,越来越多的被隔离人员也陆续安全解除隔离,继续居家观察。

  战“疫”中的小事真情:

  “你们守护患者,让我来守护你们”

  防护口罩应如何规范摘卸,怎样穿脱防护服,隔离消毒的流程……医院感染管理科科长赵娟娜每天虽然很忙,却十分笃定。她在日志中写道:“我们最重要的事情,就是要筑起防控堡垒,保证患者生命安全的同时,尽最大可能减少医护人员感染。你们守护患者,让我来守护你们。”

  疫情防控开始的第一时间,她迅速带领自己的团队争分夺秒学习新冠肺炎相关防控知识,加班加点制定医院感染防控工作方案、培训课件、工作流程、发热门诊及隔离病区布局方案。她跑遍了医院所有科室,在隔离病区办公,落实一线医护人员个人防护各项措施。“我们要考虑到每一个细节,设计好每一个流程,不遗漏每一立方空气,不放过每一平方平面,全流程无缝隙连接,让每一位医务人员屏蔽于新冠病毒之外,让每一位非新冠在院患者安心就诊。”为避免疏漏,她还将每一区域的防护用品穿脱流程粘贴于墙上,供大家随时查看。然而,她并不满足于此。结合工作实际和规范指南的变更,她经常夜里加班到深夜,查看多家医院的防护视频,争取做到博采众家之长,一遍遍优化流程。“有赵老师为我们坐镇院感防控保障,心里很踏实。”五官科的护士长刘艳丽说。

  从实行群防群控的体温监测点到发热门诊,从救治病人的隔离救治点到供应物资的药械科,从舆论宣传到后勤保障,这里每天都上演着无数的感动。

  筑一堡垒,守一域人,护一座城。让我们执手向暖,一起静待春暖花开!(渭南日报记者 郭艳/文 党骁/图)

操作选项

字体大小
宽屏阅读
打印文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