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何柳生:百幅版画记录百年风华-渭南文明网

何柳生:百幅版画记录百年风华

来源:渭南文明网  时间:2021-07-21

  6月28日,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由省文物局指导、中共渭南市委党史学习教育领导小组办公室主办的百年风华——中国共产党奋斗历程丝网版画艺术展在渭南开幕。

  此次展出的100幅丝网版画原创手稿由版画家何柳生创作。1970年,何柳生随单位迁至渭南,主要从事设计、绘画工作,用知识为国家发展贡献力量,以画笔记录渭南乃至陕西的发展印记。

  何柳生的绘画作品以写实风格刻画时代精神,以负责任态度展现真善美。经历抗日战争、新中国成立、改革开放等阶段,他更能理解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创造辉煌的成功秘诀。

  拿起画笔,83岁的何柳生将一生置于百年长河中,回溯自己的求学和工作过往,寻觅那一颗颗璀璨的星。

  从小立志当画家

  何柳生的祖籍在河北省唐山市丰润区,他于1938年出生在河北省秦皇岛市柳江煤矿,名字由此而来。他的父亲在煤矿供职,母亲是家庭妇女。后来,他随父母迁至江苏省徐州市贾汪煤矿,在当地子弟小学就读。

  当时,儿童插画读物流行,并且报刊时常刊登名人画作。“父亲对我的零花钱管得很严,但只要是买书,他一般都会同意。从幼年开始,我就经常买印有儿童插画的读物和报刊来阅读,在阅读中接触美术和科技知识,这对我以后的工作选择有极大的影响。”何柳生回忆说。

  上小学三年级时,何柳生在作文中写着“我有两个理想,一个是做一名科技工作者,一个是做一名画家”。在徐州一中上高中时,他的文化课成绩名列前茅,并且因绘画特长而小有名气。1958年,何柳生考入北京矿业学院(今中国矿业大学)学习,并时常去中国美术学院拜访名师。

  1963年,何柳生大学毕业后进入开滦煤矿任技术员,此后又在天津煤矿专用设备厂分厂工作。在此期间,何柳生仍坚持绘画创作,创作了《下井归来》中国画年画、《开滦赵各庄煤矿1938年大罢工》木刻组画等作品。

  1970年,因“三线”建设,何柳生随单位迁至渭南工作。“对我来说,一切像是在昨天一样,数十年一晃就过去了。我在渭南工作生活了50多年,我已经成‘老陕’了。渭南给我带来源源不断的艺术灵感,我非常感激这里的人和物。”何柳生坦言。

  迁居渭南半个世纪

  何柳生和家人到渭南时,刚赶上过春节,一家人只领到3两大肉。渭南城区当时很小,解放路附近还是大片的麦地,路上的尘土几乎盖到行人的脚面。何柳生并不在乎物质条件,一心扑在科技工作和美术事业上。

  在渭南煤矿专用设备厂工作期间,何柳生成长为工业设计高级工程师,主持的科技成果获得多项重要荣誉。半个世纪时间中,何柳生更是被渭南厚重的历史文化和优美的自然景观所吸引,运用版画、水彩画、油画、中国画等多种绘画门类展现这里的古老文明与奇美风光。

  “我到渭南后经常去各个县区采风,喜欢上渭南是自然而然的。秦岭、黄河、黄土高原等景观令人震撼,司马迁祠、仓颉庙、蒲城县林则徐纪念馆等遗迹令人神往。”何柳生说,比如华山,他已登了10多次,但每次都有不同的体会。

  在渭南期间,何柳生的绘画技艺达到高峰,相继创作丝网版画《渭南风物》《西岳华山》,油画《老腔艺人白毛》等。他强调,绘画作品和其他艺术门类一样,必须深入现实生活。“用负责任的态度,以写实的手法艺术性地记录当下”是何柳生的绘画特点。

  2011年,何柳生专程前往蒲城县看望抗美援朝老兵,并据此创作出国画《最可爱的人》。“三位可敬的老战士是我心中的偶像,访问中、绘制时,崇敬之情令我震颤不已。何柳生感记于辛卯年春。”这是记录在这幅画作中的文字。

  “如今的渭南发展迅速,经济增长、文化传播等方面更具特色。我两次拒绝调往北京工作,其原因就是我热爱渭南,要用技术为渭南的发展贡献力量,也要用画笔记录渭南的发展。”何柳生坦言。

  绘百画讲百年

  谈到中国共产党奋斗历程丝网版画时,何柳生郑重地说:“经历百年的中国共产党从磨难走向辉煌,这个历史值得记录。百年党史与每个中国人息息相关,我的选择和命运也与党和国家的发展密不可分。”

  2019年,“东府梦华——何柳生美术作品及版画制作工艺展”在渭南市博物馆举办,其中的《中国共产党历次全国代表大会会址》丝网版画组画吸引了许多观众。自此,何柳生决定用丝网版画展现百年党史中重大事件发生地,为庆祝建党百年献礼。

  从煤矿到大学,从学生到科技工作者,何柳生是中国历史发展的见证者。抗日战争期间,他颠沛流离;淮海战役打响时,他在江苏省徐州市贾汪煤矿子弟小学上学……他对党和国家的发展非常有感触,因此对创作有更加深刻的感情。

  何柳生在创作中国共产党奋斗历程丝网版画时,特意选择多个与家乡和母校相关的素材。比如:用发生在河北丰润的潘家峪惨案展现抗日战争,落款为丰润人何柳生;用北京矿业学院机电楼展现高等学校院系调整;用徐州市贾汪区的潘安湖展现生态文明建设,落款为少年贾汪人。(渭南日报 记者 仵永杰

操作选项

字体大小
宽屏阅读
打印文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