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圆安居梦 筑幸福家 走小康路-渭南文明网

圆安居梦 筑幸福家 走小康路

——合阳县农村危房改造及乡村建设工作纪实

来源:渭南文明网  时间:2020-09-29

  秋日时分,走进古莘大地金峪镇皇甫庄社区,到处都是一派丰收的景象。那些穿越四季风霜、历经春秋淬炼的累累果实,堆满了一座座朱门黛瓦、素雅干净的农家院落。辛苦侍弄一季庄稼的农人们,一旦得闲,便在庭前屋后坐定,诉说一年来自家日子的诸多变化,展望未来生活的幸福图景,眉宇间满是喜悦。当然,对于这诸多变化最有发言权的一个,还要数严云峰。 

  金峪镇地处台塬地带,农村居民住房多依山临沟建设。往年这个时候,一旦秋霖不止,严云峰不仅要为一季的收成发愁,更要为地基下沉、濒临倒塌的房子忧心。2018年年底,他如愿以偿,搬进皇甫庄社区三室一厅百十平方米的大房子,三世同堂,其乐融融。虽然已经过了两年,但住进新房的他,没事总喜欢绕着屋子转来转去,如同欣赏一件艺术品。今昔对比,他最大的感叹便是“无后顾之忧,有前进动力”。

 

图为:巷道宽敞整洁,房屋错落有致的路井镇路苏村

  严云峰家的变化,只是合阳县农村危房改造的一个缩影。近年来,在合阳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合阳县住建局瞄准乡村振兴的总目标,聚焦脱贫攻坚“两不愁三保障”,把实施农村危房改造作为重大民生工程,作为坚决打好脱贫攻坚战的重要抓手,全力推进农村危房“清零”,切实解决群众特别是贫困户的住房安全问题。同时,该县积极把握全国乡村建设评价试点县的政策机遇,因地制宜推进农村旧房改造,助推农村基础设施提档升级,全方位打造生态宜居的农村人居环境,让广大群众有更多安全感、获得感、幸福感,为实现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打下了坚实基础。  

  高位谋划 困难群众圆了安居梦 

  “你看看,这是我原来的房子。住了几十年了,一下雨不是漏水,就是掉泥皮,一天担惊受怕的。”合阳县百良镇岔峪村73岁的村民雷广进,拿出自己的手机,向记者展示了一张老房子的照片,“现在国家给盖了新房,小青瓦、白墙头、红大门。而且咱是靠河吃河,一个月有1500元的工资拿。”

  合阳县百良镇岔峪村位于县城东北20多公里处,是徐水河入黄河最后一村。这里紧依沿黄公路,向北20公里与司马迁祠景区相接,向南8公里与洽川景区毗邻,山清水秀,环境优美,位置优越,交通便捷。同时,村中的龙居寺、抗战碉堡等遗址,仁义古渡、子夏传经、显父宴宾等历史传说以及传承百年的“放河灯”习俗,都彰显了这里丰厚的历史文化底蕴。 

  然而长期以来,岔峪村村民却面临着“抱着金碗讨饭”的尴尬局面。全村共有75户人,建档立卡贫困户就有25户。最让人忧心的,还是村民的住房问题。由于村子位于徐水河入黄河的交汇处,两面环山,村民只能背靠崖畔、面临流水而居。原本就处于易崩塌地带,近年来环境变迁及工程活动的影响,更加剧了地质环境的不稳定性,严重威胁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拯救岔峪村,既是一项功在千秋的“民心工程”,更是一项留存民俗“活化石”、赓续人文传统的“文化工程”。2016年,岔峪村整体就地搬迁工程启动实施。短短几年间,一排排依山傍水、青砖黛瓦的徽派民居拔地而起,在改善村民居住环境的同时,也留住了浓浓的乡愁。徐水河河道景观改造治理工程、2600平方米的观景平台、2万平方米的休闲文化公园、崭新的太阳能路灯,都在向外界高调宣示:“岔峪村不一样了。” 

  “安居”才能“乐业”。如今,紧靠沿黄公路的岔峪村,正努力朝着集旅游休闲、民俗文化、田园度假、生态体验等于一体的沿黄旅游文化村庄大踏步迈进。 

图为:集文化休闲、商业服务、医疗卫生等公共设施为一体的金峪镇皇甫庄移民搬迁小区

  岔峪村的“前世今生”,既是合阳县农村危房改造的成功实践,也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的生动注脚。 

  为了让农民尤其是贫困户居有所安,合阳县在该县脱贫攻坚领导小组下设立了农村危房改造脱贫办公室,由住建局局长任主任,住建、国土、财政、扶贫等部门负责人和12个镇(街)负责人为成员,负责全县农村危房改造脱贫工作,形成“政府统一领导、部门协作配合、镇村组织管理、群众共同参与”的工作机制。 

  在每年农村危房改造实施前,由镇(街)负责人和村委会在审核审批程序、质量安全管理、改造进度、廉洁自律等方面作出承诺,并要求镇街和农户签订改造协议、农户和施工方签订质量安全协议,确保责任落实到位。 

  制定了《合阳县农村危房改造实施方案》《合阳县建档立卡贫困户农村危房改造实施方案》《合阳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农村危房改造脱贫实施方案》,明确了实施范围、补助对象、补助标准、建设标准、质量安全、监督检查等方面的要求,实现了有据可循、依规改造。 

  针对全县涉农工作部门负责人、镇(街)科级以上领导干部、组织干事、扶贫专干、城建专干、村级两委干部、第一书记、驻村工作队员等,进行了农村危房改造政策培训;委托电视台录制了农村危房改造政策解读访谈节目,将3万余份《合阳县农村危房改造政策解读》发放给建档立卡贫困户,让广大干部群众对农村危房改造的政策了然于胸。 

  县政府主要领导、分管领导多次召开农村危房改造工作会议,县脱贫攻坚领导小组多次审议农村危房改造实施方案,听取农村危房改造工作进展情况,县委工作要点、政府工作报告、年度重点任务分解等,均对农村危房改造做出过专项安排,这为合阳县农村危房改造工作的持续推进和动态清零提供了保障。 

  截至目前,合阳县通过改造建设、异地搬迁、生态搬迁等多种方式,累计解决了全县农村8000余户、3万余人的住房问题,实现了他们从“忧居”到“有居”,再到“优居”的安居乐业梦,也让合阳县成为陕西乃至西部乡村建设治理的典型。  

图为:鸟语花香、生态宜居的百良镇岔峪村

  精准识别 确保不漏一个“应改户” 

  改的是危房,暖的是民心。农村危房改造作为一项民心工程、暖心工程,必须做到精准识别、精心服务“应改户”。合阳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局长李永宏告诉记者,自农村危房改造以来,该县始终坚持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按照“精准识别、应改尽改、不漏一户、不遗一人”的全覆盖原则,确保农村危房改造真正惠及住房困难群众,切实让他们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奏响了乡村安居的生动乐章。 

  “我现在住的这个房子就是新建的,你看是不是像咱灵泉当地的老房子。人家说这叫三合院,冬暖夏凉,和咱灵泉村的古村风貌保持一致。”合阳县坊镇灵泉村72岁的党英民,过去一家五口挤在一间年久失修、濒临倒塌的砖木结构房屋中,“白天风扫地,夜晚月照床”,备受煎熬。如今,赶上脱贫攻坚的好政策,党英民一家喜迁新居,他直叹自己“有福了”。和党英民一样“有福的”,还有同村的党军法老人。在摸底调查的过程中,工作人员发现他家老房子的一面土墙崩裂了一道口子,便在后期将其修缮加固为砖墙。 

  C级修缮加固和D级原址重建两种方式,是合阳县农村危房改造过程中精准识别、因户施策的最典型体现。从2016年开始,合阳县每年对全县10万余户农村住房进行排查鉴定,以户为单位建立了危房档案资料,并对其实行动态管理,严把“入户关、登记关、复查关”,做到不重登、不漏登、不误登。在危房改造过程中,合阳率先在全市将农村危房改造工作与精准扶贫工作、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工作相结合,对建档立卡贫困户的危房实行优先改造、全部改造。 

  在识别和审批过程中,该县坚持阳光透明的原则,严格执行“群众自愿申请、村级评议公示、镇(街)审核公示、扶贫干部协助申报、县级把关审批”的工作程序,在农户申请后,由镇村根据此前摸底情况入户核实;在镇村核实的同时,公安、市场监管、房管等部门按照各自职责分工,查询农户的车辆登记信息、工商登记信息、房产登记信息等,从而剔除浑水摸鱼、不合政策的申请户;建立了村级、镇级、县级三级公示制度,公示期为7天,公示期满群众无异议后再上报上级部门审核,有效确保了在资金有限的情况下,优先让住房最危险、经济最贫困的农户享受到实惠;结合建档立卡贫困户核实和数据管理工作,由扶贫部门认定一户,住建部门跟进确认一户,坚持分批申报农村危房改造对象的原则。通过源头防范、过程控制、结果倒查、责任追溯等一系列措施,合阳县农村危房改造坚决杜绝了优亲厚友,切实实现了“应改尽改”。 

  在实施改造的过程中,合阳县又根据危改对象的家庭实际情况,实行因户施策、分类施工。对于有自建能力的,以自建为主;对于无自建能力的,镇村联系施工队伍,统一采购建材,统一规划设计,统一进行建设;对于无自建能力且年龄偏大的1至2人户,则将统建或者加固维修的集体公房长期租赁给他们;对于子女有安全住房的,则将贫困户安置在子女家中,确保每个贫困户都能住在安全住房中。 

  “政府补助25800元,自筹34200元,D级危房,原址新建,砖混结构,4月28日已竣工,历时1个月……”这是合阳县城关街道孟家庄村村民党长法家的危房改造档案,其内容全面、翔实、准确,让人一目了然。在合阳县住建局农村危房改造脱贫办公室里,“一户一档、一村一盒、一镇一柜、一县一台账”的模式已经成为危房改造档案管理“标配”。危房改造既要做到“一个都不能少”,还要做到后续的管理服务好。只有如此,才能让危房改造真正成为“责任工程”“暖心工程”“民生工程”。 

  皇甫庄、岔峪村、灵泉村……如今,这一个个村名已经成为合阳县农房建设的一面面旗帜、一张张名片,极大地鼓足了当地群众奋斗前行的干劲,让他们在安居乐业中重获动能,在汗水信念中酝酿生机盎然的好日子。  

图为:朱门黛瓦、素雅干净的甘井镇城后村

  着眼长远 积蓄乡村振兴新动能 

  今年8月,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下发关于开展乡村建设评价试点工作的通知,从全国选取15个县作为乡村建设评价试点县,合阳县为其中之一;9月26日,住建部来合阳开展乡村建设评价和传统村落保护利用调研;9月27日,住建部组织陕西省、青海省、山西省相关部门,赴合阳现场观摩传统村落保护利用工作。合阳县农村的魅力之所以会如此之大,与其乡村建设工作的方方面面密切相关。 

  农房建设是乡村建设的重要内容。而合阳县的农村危房改造和农房建设工作,也并不仅仅是“修修房子”。合阳县在农村危房改造的过程中,按照“立足当前、着眼长远,分类指导”的原则,结合脱贫攻坚、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美丽乡村建设、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传统村落保护等工作及困难群众的实际生活需要,由各镇(街)负责,对改造户数较多的村庄,统筹协调,整合水、电、路、垃圾处理、农民文化活动场所、基层组织阵地建设等公共设施,坚持一次规划到位、分步实施完成。 

  在房屋质量鉴定和把控方面,合阳县先后组织开展了300余人的农房抗震性和安全性鉴定培训,和两期750余人的农村建筑工匠培训。要求建房过程中,必须由经培训合格的建筑工匠持证上岗,并优先选择贫困户参与,在为贫困群众提供就业机会的同时,也确保了改造后房屋的质量安全。同时,严格按照“经济、安全、适用”的原则,派出6个技术指导小组全面督查,坚持选址安全监管、日常巡查监管、竣工验收监管“三到位”,杜绝“民心工程”成为“忧心工程”,避免了群众因建房致贫、返贫。 

  同时,在危房改造和农房建设过程中,合阳县注重因地制宜、分类施策。灵泉村是第四批中国传统村落,村内旧城堡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整个村子古朴静谧,可谓建筑艺术和历史文化的缩影。合阳县住建局在改危建新过程中,选择了以青砖为主体的三合院和二合院,保持了新老建筑相对统一的风格;岔峪村临近沿黄公路,自然环境和人文景观独具特色,因此在改危建新过程中选择了“徽派”建筑风格,为乡村旅游等新业态的成长和产业升级创造了条件;洽川镇南菜园村位于洽川镇政府以南1.5公里处,以蔬菜种植为主导产业,考虑到村民发展产业实际需求,该村危房改造项目就地选址在村东,既改善了村民住房条件,又能够让其安心从事生产。 

  今年以来,合阳县紧紧抓住农村住房建设试点县的政策机遇,对农村住房建设工作进行再提档再升级。大力推广《陕西农房建设图集》,分类对民居风格进行设计引导,努力保持错落有致、两檐流水、影壁脊兽的传统民居特色。先后投入1000余万元,对25个国家和省级历史文化传统村落进行保护,并健全完善村规民约,引导群众自发传承优良民居文化,真正留住合阳人民的美丽乡愁,传承好合阳民居的“DNA”。在农村住房条件改善、人居环境提升的同时,合阳县积极推进“家训进万家”、星级文明户和乡贤义举评选、“文明创建系列十百工程”和“一约四会”活动,建立乡风文明一条街,制定乡规民约,努力传承合阳“黎明即起、洒扫庭除”“待人温和、处事忍让、表达委婉”的文明风尚。 

  建得广厦千万家,风雨不动安如山,群众幸福有质感。于万家灯火之中,有一盏属于自己的光亮,不惧风雨,不畏寒暑,是每一个人对“家”最深切的期盼和真切的感受。实施农村危房改造工程,让3万余名困难群众搬出“忧心房”,住进“舒心房”,有效提振了他们致富奔小康的信心,也必将激励他们在乡村振兴的征程上书写更加辉煌的篇章。(渭南日报 记者 马辛 通讯员 张娟

操作选项

字体大小
宽屏阅读
打印文本